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4-17 13:3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强泽林
分享到: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工程的核心和基础,只有紧跟国际建筑行业的发展潮流,与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水平一同进步,才能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已有了较大的进步,建筑业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发展,逐渐建成了一批规模宏大、结构新颖、技术难度大的建筑物,在施工技术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充分显示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实力,所以本文就将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予以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在时下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里,施工技术决定着房屋最终产品的质量,所以要提高这方面的质量,施工方就必须把工程施工技术作为施工中的重中之重,而且在建筑工程施工上,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要想整个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需要施工单位的所有员工做到认真负责、细心有序,认真完成每一个施工细节,绝不能打马虎眼,只有这样整个建筑行业才能走出一条前途无量、发展良好的康庄大道,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依据
  就目前我国的房屋建筑施工依据来看,大体上有工程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国家及政府的三方面的,所谓工程合同文件,它是指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文件规定了参与建设各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关各方必须履行在合同中的承诺;所谓设计文件是“按图施工”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经过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等设计文件,无疑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承包单位在参加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时,还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以达到发现图纸差错和减少质量隐患的目的。
  二、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桩基技术。对于桩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现代桩基技术的适用土层广泛,所承受的重量大,对外界施工环境的要求也较低,目前主要使用的就是混凝土灌注桩,在直径为3m、孔深为104m的土层中使用,此外,还能保证预埋的注浆管在灌注桩成桩后成功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和桩侧,对桩底和桩侧的泥皮、桩底部沉渣和桩身进行加筋、胶结和固化,这是桩基施工中的新技术,它的施工难度低、技术含量高,同时还能降低成本,现已被大量使用。
  2、深基坑支护技术。为适应不同坑深和环境保护要求,在支护墙方面发展了土钉墙、水泥土墙、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对于土钉墙,其费用低、施工方便,适宜于深度不大于15m、周围环境保护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工程,因此,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软土地区得到应用;对于地下连续墙,宜用于基坑较深、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作为一个新趋势,也得到了研究与应用,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可提高支护墙的刚度30%以上,墙厚度也可减薄,内支撑的数量也可减少,其由于曲线布筋张拉后能产生反拱作用,所以可减少支护墙地变形,支护墙裂缝少,提高抗渗性,因此,在解决了设计和施工工艺之后,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会得到一定地发展;对于内支撑,H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皆有应用,其布置方式根据基坑形状有对撑、角撑、桁(框)架式、圆环式等,还可多种布置方式混合使用,其中圆环式支撑受力合理、能为挖土提高较大的空间,深、大基坑土方开挖目前则多采用反铲挖土机下坑,以分层、分块、对称、限时的方式开挖土方,以减少时空效应的影响,限制支护墙的变形;对于逆作法施工工艺,则在有多层地下室地深基坑工程中应用广泛,可用于施工地铁车站、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构筑物的深基础和车站广场人防工程等,其在软土地区解决了中柱桩承载不足,防止中柱桩过多的问题。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