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大豆重迎茬的控制措施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6-30 11:4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马金禄
分享到:

 

  摘 要: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比较复杂,它与多种自然条件因素和病虫害及种植措施都有关联。因此,在控制措施方面要多管齐下,才能受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大豆重迎茬;发生原因;防控措施
  重茬指的是大豆连续种植,迎茬指的是大豆相隔一茬。由于我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使得大豆重迎茬的问题十分突出。单就我省大豆种植区来讲,重迎茬面积在70%~80 %。重迎茬大豆一般减产15%~20 %,严重的可减产30%~40 %,是影响大豆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积极推广和提高大豆重迎茬控制技术,对于大豆的生产意义重大。
  1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
  1.1 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 大豆重迎茬发生程度与重茬的年限、土壤的类型、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水分吸收状况等有着直接的因素。重茬年限长,危害程度就越重。实验表明,从土壤类型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其危害程度相对较低,而减产幅度也相应较小。反之,土质贫瘠,偏碱性土壤,减产幅度相应增大。从大豆田块的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平地与二洼地,危害程度较轻,减产幅度也较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则增大。
  1.2 对大豆干物质生产积累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正茬大豆干物质的积累数量明显要高于重迎茬大豆干物质的积累量。
  1.3 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因素 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迎茬大豆的产量构成因子和正茬大豆比,均呈下降趋势,而重茬年限的增加,大豆产量降低较为严重。重迎茬大豆产量降低的具体表现,就是百粒重降低,病粒率和虫食率增加,使得大豆的商品质量明显降低。据测算,短期重迎茬对大豆蛋白质与脂肪的含量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三年以上的重茬,大豆蛋白质的含量有所增加,而脂肪含量却显著降低。
  1.4 病虫害积累对大豆造成减产的影响因素 据调查统计,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影响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连作大豆真菌性病害和虫害发生严重的,病情指数与虫食率都高。大豆重茬的根腐病病情指数比正茬大豆在随着年限的延长会加倍增加,而灰斑病的病情指数也同样成倍增加,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则十分严重。另外,大豆重迎茬地块的杂草数量也明显增加。
  2 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各项措施
  2.1 合理轮作 控制大豆重迎茬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在包囊线虫发病较严重的地区,最好与小麦或其他禾本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制度。合理轮作尽可能降低重茬,适当迎茬。土壤贫瘠的地块和病情害较为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重迎茬大豆。在一些无法避免的地区,应遵循“宁迎勿重”的原则。
  2.2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重迎茬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较重的地区,抗病品种的选择更是关键。一定要选择适于本地区熟期的品种,并从中做出抗性的筛选鉴定,最终筛选出对重迎茬抗性强的品种。通常在这方面所选出的品种在生育上大多表现为根瘤形成时间早、根瘤较大、根系发达,而前期干物质的积累相对较多。
  2.3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主要包括土壤深松、深翻、旋耕和起垄等。合理的土壤耕作对制造良好的水、肥、热、气的土壤库容,会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可以说是大豆健康生长的基础,也是有效控制大豆重迎茬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大豆重迎茬严重的地块,会造成土壤板结,导致肥力下降,因而要重视对土壤进行合理耕作,破坏其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的发育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具体耕作以深松为主,与平翻、耙耢、旋耕相结合。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