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浙江省水文监测缆道技术发展探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7-04 16:0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车新磊
分享到:

 

  3)自重式水文缆道因为不需要拉线,可以少占用土地;缆道长度减少,节省了造价、节省了测流时间、节省了人力资源,运行维护费降低,安全性提高;

  4)自重式水文缆道设计可以避开铁路、公路、城市建设等诸多问题,让过去事故频发的水文缆道测验问题,恶性事故得到有效的遏制,很好解决了社会公共安全问题。

  自重式水文缆道目前已在浙江40多个水文站建设应用,效益显著,其成果被写入全国《水文缆道测验规范》(SL443-2009),将在2014年由水利部颁布实施的《水文缆道设计规范》也把自重式水文缆道设计作为重点。

  3 无垂度水文缆道的应用

  传统的水文缆道,在河道两侧分别设置支撑的立柱,立柱顶端之间通过悬索作为缆道,悬索为柔性,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缆道中部下垂,滑轮组通过吊索吊设有用于测量的铅鱼,在牵引绳的牵引下在悬索上运行。上述传统的水文缆道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悬索的垂度,导致铅鱼在运行测量过程中需要时时调节吊索长度,控制铅鱼入水深度;2)由于悬索自身的重力对两端的拉力,在河道两岸还需要设置地锚,通过斜拉索平衡悬索自重产生的拉力,水文缆道需要占地更广;3)由于悬索的柔性,在风雨较大的气象条件下,水文缆道发生摆动,对测量造成很大不便。

  为解决传统的水文缆道有垂度导致控制铅鱼入水深度复杂、需要地锚平衡悬索拉力以及在风雨气候悬索摆动造成测量不便的问题,论文范文2013年,一种适用于河宽较小的刚性无垂度的水文缆道技术在浙江省舟山市长春岭水文站水文监测中开始应用。该缆道系统在两侧河岸立柱顶端之间架设刚性的钢梁代替悬索,钢梁上架设可自由沿滑轨移动的工业级行车,行车下侧通过吊索搭载用于监测水文数据的设备。行车与控制横向移动的行走电机和控制设备起降的起降电机采用一体化设计,行走电机和起降电机由主控电脑控制。

  无垂度水文缆道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1)进行水文监测时,由于钢梁刚性无垂度,钢梁每个位置与河道水面高度差一致,搭载水面传感信号器,可以方便准确的通过吊索长度直接计算出河道水位;2)钢梁在风雨等恶劣天气不易晃动,使得监测仪器更为稳定安全,监测数据精度大为提高;3)钢梁架设与主体站房整体设计,无需地锚辅助固定,减少了水文缆道的占地面积;4)设计安装比较方便简单,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无垂度水文缆道对于目前正在开展的中小河流水文站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4 结论

  水文缆道是一种重要的基础的水文监测设施,水文监测技术从船测到缆道测流,又发展出自重式缆道以及无垂度水文缆道。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水文监测技术装备得到应用,水文缆道测验平台配合搭载各种先进监测设备,可以迅速、全面的提高水文监测能力,水文监测缆道技术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张正康.自重式水文缆道设计建设的应用.水文,2005(6):56-57.

  [2]水利部.水文缆道测验规范(SL 443-2009).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张正康.浙江水文测验技术的发展与述评.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355-35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