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理智与情感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6-24 11:1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张江珍
分享到:

 

  摘 要:孟子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方法,要求在文学欣赏和批评中注意作家当时的社会环境。作家在创作中,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用直接的方式,有的则会用间接的手法。无论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关注,离不开历代先贤对其作品的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杰出的作家,吴敬梓和张岱都是对于表现情感具有很深刻的研究,无论是采用直接的方式还是用回避式的方式,都在文学中是浓墨重彩的存在。他们同时对于先贤的学习和崇敬,在其作品中也有很重要的表现方式。在舒爽自然的文风下,表现出的是理智的现实主义力作和情感表现的“白日梦”一样的表达,是对于乱世中的豪迈和放达的追寻。
  关键词:文学表现;现实讽刺;梦中回溯;追求旷达
  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无数的理论家、文学家经过逐步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几种通行的观点:文学起源于模仿、巫术、游戏、心理表现、劳动。而在这几种观点中,被我们所广泛接受的是文学是一种心理表现的观点。这一理论,是西方有影响的艺术起源理论。它分为两个内容:情感表现说和本能表现说。
  一、情感表现之现实性
  《儒林外史》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长篇小说,在我国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文学是一种心理表现的原则来分析作者吴敬梓的创作思想,将是合理而切合实际的。同时经过对不同作者对于在心理表现上的不同表达方式,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在自己的时代中,面对着同中有异的现实,作者自身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对于一部作品的形成的重要意义。
  情感表现说侧重从人的心理意识层面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情感的表达的需要。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提出了艺术起源于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的感情传达给别人。[1]在我国的古代文学批评与研究中,也很早就有了“言志说”和“缘情说”的观点与之遥相呼应。对《儒林外史》的评价,离不开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讽刺的大作。这说明,小说在创造的过程中,是与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和情感铸就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力作。
  吴敬梓(公元1701-1754)字勄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祖辈显达,家门鼎盛,父亲去世后,家势日趋衰落。54岁时,结束了穷困潦倒的一生。他的一生几乎就是《儒林外史》的完本。在作者23岁的时候,父亲的去世,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折和变化,近亲与其争夺财产让作者在自己的亲人身上看到了地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的本性,宗法家庭内部的黑暗和贪婪,传统的仁义礼智在自己生活时代的变异。因而作者单纯而和谐的思想精神状态被彻底打破了,不满和极端的想法就表现出来了:你们视财如命,我就挥金如土;你们虚伪狡诈,我就任达放诞。[2]
  作者在这样的经历中,积累了《儒林外史》小说中的大部分素材。在小说的五十五回内容中,亲人之间争夺家产的丑恶嘴脸,作者在金钱方面的挥金如土,面对世俗,不拘小节的性格和行为,都在小说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章节。作者用高度精练的语言,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读书人进行了加工,形成的了四类人,基本上囊括了作者在小说中所塑造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在《闲斋老人序》当中,对那四类人进行了描述:“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清高被人看破者;终乃以诗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层,为中流砥柱者。”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虽然没有用过多的修饰和加工,但是却可以让这四类人的生动形象如在目前。陈独秀先生在《儒林外史序》当中提到:“中国文学有一层短处,就是:尚主观的‘无病呻吟’的多,知客观的‘刻画人情’的少。《儒林外史》之所以难能可贵,就在他不是主观的,理想的,是客观的,写实的。这是中国文学书里很难得的一部书。”[3]在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中,他认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又能谐,婉而多讽:于是在说部小说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者。”[4]作者在对现实的反映中,运用的是讽刺的手法;选择了这样的一种小说创作方式,正是情感表现说的一种典型性的例证。
  二、本能再现之梦幻性
  文学创作过程中,除了情感表现一种表达方式,另外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是本能表现说。本能表现说是根据人类心理的深层潜意识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艺术是人的梦、幻觉、生命本能的表现。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之下,文学创作是作者梦的再现和满足。[5]
  与吴敬梓具有相似人生经历的另外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情感的表达上采取与吴敬梓几乎是完全相反的方式。吴敬梓采取的是用嬉笑怒骂的方式指向现实,让现实更加真实且毫不遮掩地把最丑陋的东西表现出来。正如鲁迅先生讲的,悲剧就是要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而文学家张岱,他采用了相反的表达。其《陶庵梦忆》就是作者生活的白日梦,是作者给世人构造的梦境,在梦境当中,一切都没有改变,繁华依旧。作者没有把美好的东西撕碎,反而在被人破坏之后,用文学的方式还原了美丽。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他出生仕宦家庭,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弹琴咏诗的贵公子生活。明亡之后,避居山中,从事著述......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6]。
  张岱的生活经历与作家吴敬梓的生活经历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经历过年少时家族较为兴盛之时的繁荣与奢靡,也都有经历家庭的巨变、社会环境的前后不同。家族的变化对作者在亲身体验生活的细节方面有巨大的帮助,而社会环境的改变,则给了作者更好的机会可以观察世间的百态,体味不同的人面对变化采取的不一样的应对措施。《陶庵梦忆》是晚明散文家张岱的著名作品,写于甲申(1644)国变之后,作者国破家亡时,因而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悲的感情不言而喻.国破家亡的隐痛,作者没有采用和吴敬梓一样的方式进行表达,反而似乎真的是生活在过去,繁华依旧,车水马龙。再从记载中阅读陶庵老人的一生,就更能清晰的读出本能表现说在作者的作品中的深刻体现。
  在《陶庵梦忆》序当中:
  老人少工帖括,不欲以诸生名。大江以南......今已矣,三十年来,杜门谢客,客亦渐辞老人去。间策杖入市,人有不识其姓氏者[7]。
  可看出,陶庵老人在年少的时候家境富庶,有能力并践行了一个富家子弟的大多数娱乐活动,但是在年老之后则闭门谢客,与年少之时的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陶庵梦忆》中描写的种种生活,包括品茗等在内,是对于往昔生活的追忆,是一种忆,但在更多的一个方面,则是梦的满足,是之前国未破,家未亡的生活场景的满足。如果只是认为这是一种对于生活的追忆,则是不全面的。试想,陶庵老人这样的才华,如果没有一种对已逝王朝的追思与热爱,那么在新的朝代中并不需要归隐山中。
  从《陶庵梦忆》的题目中,可读出作者的深沉感情。对昔日美好事物的追恋、渴慕和怀归情结是张岱创作《陶庵梦忆》的心理动因。通过这些“梦” “忆”,张岱隐隐地显露出对晚明生机勃勃、人情放逸的时代的肯定、赏悦和颂赞。在东西方的伟大的文学巨匠中,弗洛伊德首先从精神病研究方面考察人对于梦的想法。弗洛伊德和张岱他们一个论证这梦的满足这样的一个生理存在,一个则从心里上、在作品中践行了这样的一种满足。

  中国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发表论文,寻求论文发表代理,快速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发表/国家级论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论文发表,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站无关。论文发表,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zgqkk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 
Copyright © 2002-2018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