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施工管理中房屋建筑工程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7-06-03 09:1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摘要:本文就房屋建筑工程中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做好施工管理,提出了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对防止房屋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消除质量隐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施工前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若施工前的管理工作做不到位,将决定以后的施工管理受到影响,而且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它必须对所承担的项目有系统的深入了解,做到掌握全局并能在施工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1全面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对项目施工、保证进度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有利于施工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但目前有一些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没有结合实际项目情况来编制,而是照抄照搬其他工程项目的内容,存在仅有土建施工,没有水电、消防和弱电专业安装的内容情况,甚至有的缺少施工安全质保管理的内容等等,所有这些都应在编制施工组织时候要充分考虑。笔者认为:(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应齐备、实用,符合当前实际工程的建设,同时在深度上要达到施工总体部署和施工方案合理优化;施工进度、时间安排、顺序、交叉搭接应合理;施工总平面布置与空间利用应合理;设计与技术先进、适用,做到经济指标明确、合理,投资省、效率高。(2)主要管理措施有效、符合实际。管理措施应突出主要矛盾、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明确落实,一切要强调质量管理,以创全优为最终目的。

  1.2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素质

  人是房屋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因而,工程项目建设中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房屋工程的质量。所以在房屋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中,要以人为核心,重点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质量意识,防止工作失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从而确保房屋工程的总体质量。而施工管理人员是房屋工程施工的管理核心,只有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才不会对工程施工盲目大意,才能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施工质量管理。根据笔者的施工管理经验,要以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出优质的工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些丑恶现象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政治免疫力;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规范,掌握相关要求,同时要求施工管理人员注意科技动态,不断学习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不定期地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到各个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请有关技术人员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要求每个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实践完成之后,作好工程小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间题并分析原因,总结出施工管理上成功的经验,并进行交流,从而作好经验的积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2、建材和设备的监管

  国家《建筑法》明确规定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设备等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它们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作为施工管理的重点,如预应力钢筋加工就要求钢筋匀质、弹性模量一致,为避免产生热脆和冷脆,要求材料含硫量和含磷量不能过大。因此,要保证工程优质,就必须管理好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尤其要管理好建筑材料选择方面。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试想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建筑材料,房屋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笔者的管理经验,对于一个房屋工程项目所需用的材料品种繁多,而且经常有许多新材料不断出现。因此,在材料的购进和使用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设计施工图纸所提供的材料名称,规格,品种,以及数量组织好货源;应按规定预留损耗向供货商提供清单,并注明好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尺寸、质量等级等等,以免与设计不符而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2)材料应按施工的先后顺序场,进场后对材料要进行自检,抽样验收,并报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检验,合格后分类、分规格整齐堆放。(3)材料管理人员要对各种进场的材料登记造册,严格按各分管工长签发的领料单发放材料,而且还要跟踪检查,防止丢失,避免造成浪费。(4)对易燃易爆以及防火防潮物品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加强管理。

  3、加强房屋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消除房屋工程质量问题,首先就要从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入手,防止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根据笔者从事施工管理经验,除了以上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建材监管等对策之外,重点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以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增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要使其掌握防控质量问题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2)要建立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要做到每项工程的各具体小项目,各工作流程的具体环节岗位,均要实施到位管理,不能有任何疏漏,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各个施工部位的质量。(3)由于混凝土是房屋工程的主要材料,因此,要加强对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工作的管理。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进行试块检测,现场要配备标养设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及留置数量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准确性。(4)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前工程的特点,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符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出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4、工程实例

  4.1工程概况

  某房屋工程的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要求工期为720天。

  4.2工程施工管理实施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环境特征,本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采用矩阵式项目体系组织实施,强化内部管理,确保顺利实现各项总体目标。根据本工程的招标文件精神,结合现场踏勘现状,以及我单位近年来积累的总承包施工管理的成熟经验,对该房屋工程实施总承包项目管理及土建、水电安装施工。

  材料管理方面实行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以避免混料以及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本工程上。对库存要求较高的材料,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从总体工期安排上,我们组织了充足的劳动力、机械和周转料保证整个房屋建筑工程可以实现同时施工,确保充足的作业面以及作业人员,做到有作业面、有作业量就有作业人员施工。尽量缩短主体结构的施工时间,一方面减少现场大量的施工人员,另一方面给后面的装饰、屋面结构和设备安装、调试等施工留下充足的时间,确保本工程在预定工期内交付业主使用。

  在施工管理中,甲方代表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坚持实事求是,发现施工不合要求的有权发出停工、返工的通知。如本工程施工中,甲方代表发现一构造柱施工存在问题,当即要求对该构造柱进行返工,并且召开有施工单位班组长参加的现场会,对工程质量再度提出要求。通过这一事件之后,施工人员认真对待每个施工环节,精心地施工。在工程结构验收时得到了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的好评。

  5、结语

  总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建筑行业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作为一个合格施工管理人员除了要有高素质的技能,更要有科学的管理,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做好班组组织工作的管理力度。通过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认真管理,以管理出效益,进行规范化项目管理运作。才能不断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剑.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J].四川建材,2006,(2):44~45

  [2]陈柳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4

  [3]范玉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J].水利水电施工,2007,(4):44~4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