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对****教育的影响
【摘 要】 本文以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为基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从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内容、措施、成就等方面考察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党的领导、过程、环境、主体、目标、途径等方面的影响,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有所创新。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一、前言
我国新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如果从1978年算起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判断和论述,在文化发展方向、目的、思路、战略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理念,提升了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产业的作用和地位。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将“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9年,国务院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具体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概念界定
1、文化体制改革
胡惠林是这样定义文化体制的:“文化体制是一个国家关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制度性体现和反映,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执政主体关于这三者关系的理论主张,以及在这种理论主张下建立起来的国家文化体制和政策系统。”[1]
陶彦霓则认为,“所谓文化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传播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文化生产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形式、方法及传播方式等。文化体制就是文化产品专业化生产的组织构架与制度安排。文化体制的类型和社会性要素规定着文化产品生产、管理、传播等实践活动的特点,体现着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方式,制约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制约着文化创造的状况与文化产品的价值取向。”[2]
两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体制下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营管理制度;二是管理形式;三是文化生产、传播方式。
2、文化产业
《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对文化产业的界定基本上概括出了其基本内涵。
3、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是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本文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沿用这个定义。
三、文化体制改革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文化体制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均要求加强党的领导
文化体制改革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部署和领导之下对文化领域进行的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文化生产和文化传播的内在需要,也关乎国家的文化安全。建国以来的社会实践也证明,党管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和优势,党在意识形态管理方面是有控制力的,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坚决不能动摇。同时,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
2、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以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相统一的过程。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4]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宏观管理体制、行业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正极大改变着文化领域的面貌,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不仅仅是生机勃发的文化产业和一大批活力四射的文化企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是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思想基础的过程,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3、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从一般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5]
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空前繁荣,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路,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将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发生明显变化,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逐步确立;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破解,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文化发展的思路日益清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完善,“两手抓、两加强”的文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等新的环境。
4、文化体制改革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科学和明确的划分:凡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其他艺术院团,一般出版单位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等报刊社,以及新华书店、电影制片厂、影剧院、电视剧制作单位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行业组织所属事业编制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全国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制作等领域基本完成全行业转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制590家,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制595家,22个省区市实现省内广电传输网络整合。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随着大批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曾经靠吃“皇粮”生存的事业单位开始面向市场,“事业人”变成了“企业人”。[6]
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产业单位作为以组织形式出现的文化生产主体和文化传播主体,带有很强的计划性质和明确的分工合作性质,并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说,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产业单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5、通过加强传播体系建设,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文化传播就是“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7]。文化传播有四个构成要素:文化共享性(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传播关系(文化传播中发生的联系,即社会关系)、传播媒介(连接传播关系的工具和手段,即文化传播中介)、传播方式(文化传播的路径)。文化传播有四项基本内容:新闻、宣传、教育、娱乐。这四项基本内容又对应文化传播的四项基本功能:监视环境(用新闻不断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的变动);协调社会各部分(以宣传聚合社会各团体和各个人对环境采取一致的、有效的行动);传递社会遗产(通过教育使社会规范和知识等精神遗产代代相传);提供娱乐(借助娱乐使整个社会获得休息以保持活力)。[8]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传播体系建设提出了下列要求:1、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2、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引导网络文化发展,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积极发展与三网融合相关的新技术新业务。3、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建设。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创新业务形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有序运行。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实现全程全网,跨部门集成文化资源、产品和服务。加快电影院线建设,大力发展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数字院线。加快文艺演出院线建设,推动大中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加快大型骨干企业出版物发行跨地区整合和农村销售网点建设,建设以大城市为基础、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
通过加强文化传播体系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三网融合等途径进行,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
四、结语
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丰硕成果,正极大改变着文化领域的面貌,必将对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党的领导、过程、环境、主体、目标、途径等产生重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创新。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