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以前科研院所基本上完成了工商注册,大多数科研院所已由过去单一的科研型转变为科研经营型,依托科技创新成果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成立内部的模拟公司和逐步把部分产业改制成为多种经济成分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单位经历了七年多的摸着石头过河,面临着各种新问题。为了能使改革顺利进行,确保本单位融入市场经济并持续发展壮大,我们必须相应地更新理财观念,加强财务管理。
一、树立风险意识,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
科研单位改制投身到市场后,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对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
在市场经济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就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实行负债经营,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投资经营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必要通过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和合理确定应收账款的比例来降低它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应强调资金、货物和资产的安全,要求准确的记账和核算。财务广泛参与到业务流程的事中控制之中,紧贴业务,建立起一套财务控制制度,使财务控制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可能有的风险进行分析和了解,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以减少或规避风险,从资金、存货、信息、账务四个方面保障企业内部安全。
二、做好税务筹划,以合法手段实现收益最大化
国家为确保科研单位顺利转型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收入的营业税等,现在已经过了免税时限,因此我们还需要将税负提到议程上来。
税务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筹划与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其要点在于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节税有三层含义:一是在业务量一定的情况下,支付的税收总量最小;二是在业务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支付的税收总量相对最小;三是延期纳税,虽然企业总的税负不会减少,但相当于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单位可以仔细研读各项政策法规条文,通过充分利用会计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1.增值税的筹划。企业当期的应纳增值税额是当期销项税额大于当期进项税额的差额。因此,在销项税额一定时,进项税额的大小和进账时间直接影响当期的应纳税额,这就要求企业在支付购货款时应及时或提前取得进项税发票,以便使进项税额足额扣除。经常发生运输费用的企业应该通过正规的运输公司承运,并及时取得有关合法货运发票,以便能够按照规定的抵扣率计算进项税额。
2.营业税的筹划。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文件)规定,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科研单位发生比较多技术开发和转让的业务,应及时按要求到科技管理部门做好认定登记工作,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的免税申请资料备案,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
3.所得税的筹划。
(1)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筹划。在税负既定的情况下,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和无形资产计提的摊销越多,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企业的所得税成本就会降低。虽然国家对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有一定的期限规定,但是规定期限内可以选择最短的折旧年限或摊销年限,以达到延期纳税和少缴税的目的。如果允许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则应尽可能采用加速折旧,这样能使固定资产的投资尽早收回,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风险,同时可以实现延期纳税的目的。
(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筹划。新准则对于存货计价采用的方法做出了严格规定,限定只能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这三种方法。而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的各项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等。如果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相一致,也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选用后进先出法有利于企业降低存货成本,提高销售成本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反之,在物价持续下降时,先进先出法有利于企业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在物价波动无规律的情况下,用平均法较为合适,可以平衡企业所得税负担,减轻企业统筹资金的难度。
(3)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捐赠支出的筹划。《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发生额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5‰。”也就是说,如果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等于销售(营业)收入8.3‰这个临界点时,企业应可能充分利用好上述政策,企业在预算业务招待费时,可以先估算当期销售(营业)收入,然后按8.3‰比例大致测算出合适的业务招待费预算值。对于广告费和捐赠支出亦然,所得税法都相应规定了一个允许税前扣除的比例,企业应当做好估算,尽量使所有支出都能合法税前扣除。
三、注重研发项目的效益分析,增强可持续发展力
企业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科研活动过程中,科研的劳动成果主要表现在科研成果的获得与转化、科研人员的培养、科学技术新领域的开拓和学科的发展。在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形势下,面向市场经济的主战场,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需做好科研开发项目的效益分析,以帮助提高科研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财务可以对研发进行以货币或价值为基准的间接管理,包括事前计划、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全过程。事前,财务参与计划的决策;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加强财务控制;事后,对业务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和合理预测。根据研发业务的特点,对其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要做到:
1.财务监督与评价要贯穿全过程。财务应与计划、研发等部门一起共同对项目的经费投入大小、时间耗费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设立以研究开发项目为基础的专账管理制度,准确归集与核算研究开发费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根据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与原有决策方案和财务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纠正偏差,发现新问题,保证研发有效地进行; 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享受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即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要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加强事中财务分析。研发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要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内部和外部、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涵盖研发的全部活动。例如非财务的每百人中研发人员数、年专利申请数、研发成果转产率和新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重等指标;来自于外部信息的相对市场份额、新产品市场寿命等指标;以及增加对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分析,计算智力资本比率,同时通过分析无形资产构成(技术型和非技术型)、人力资源构成(高层次和低层次)来评价企业研发能力。
3.财务评价要具有前瞻性。通过对研发项目的当前绩效和未来前景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对新利润增长点的专项分析,为企业决定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四、导入ERP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整合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从技术层面看,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减少环节,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管理层面看,它又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等管理系统。
1.管理控制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管理控制层,ERP系统可以促进实时管理的实施。ERP系统提供了对数据的更有效地访问,管理人员可以分钟级的实时访问用于决策的信息,随时掌握即时的资讯,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把握,以及对外部市场的资讯、现状变化的了解,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2.ERP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全面、更可靠的信息。在ERP系统中,其他子系统如分销、制造子系统的业务数据,通过信息集成,可直接传入财务子系统。通过自动化方式及时采集各种原始数据,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和分账科目,相应的会计业务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进行会计处理,提高了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处理质量,从而降低了财务记账和财务记录保存的成本;也使得预算规划更为精确,差异分析与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
3.ERP系统有利于财务做前瞻性分析与预测。ERP系统的会计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如ERP资金管理的两个重要功能,即自动实时生成现金流量表和利用内部银行结构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与运用。而ERP资金管理模块中的资金预测功能则加强了企业对中短期现金流量的预测,系统及时预警,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的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