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旅游新闻报道的得失及发展之策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24 10:4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丽梅
分享到:

 

  自1841年托马斯·库克组织的火车旅游拉响现代旅游业的汽笛,旅游业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中国,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一个覆盖面极广的产业集群,旅游业发展迅猛,因其关键性、关联性和带动性对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为关系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誉为新世纪的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2011年,国务院确定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旅游新闻报道的出现和兴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旅游新闻报道从无到有,旅游类报刊、专刊、专版、专题等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业内人士将旅游新闻报道内容归纳为三大类:

  一是旅游业界的动态新闻,这类报道简洁、通俗、准确。

  二是游记类报道,这类报道讲求文采,行文活泼,或抒情,或议论,不拘一格,有浓郁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个人体验。

  三是旅游服务类报道,提供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资讯、信息等,实用性、服务性强。

  目前,业内对旅游新闻报道的研究还不多,在遵循普遍的新闻采写、编辑报道规律的同时,产业新闻特性表现还不明晰,没能较好地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没能较好地满足受众日益增加的对旅游新闻报道的多样需求。笔者在此试做探讨。

  旅游新闻报道首先要“有用”,即要有服务性

  受众对旅游新闻的第一需求是“开卷有益”,田里在主编的《旅游学概论》一书中提出,“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移动过程中,涉及产业和环节众多,人们需要了解相关资讯以保证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新近、真实、准确、详细,是受众对旅游新闻报道的最低层级要求。大到国家是否发生政治变革、战争、自然灾害,小到要投宿的酒店是否营业、要转乘的火车是否更改运行时间等,都是旅游新闻报道体现服务性、实用性的具体表现。

  然而,一些现有的旅游新闻报道贴近性弱,专业性强,行政味浓,信息陈旧,强调权威性、专业性,而忽视了服务性和实用性。在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的出游诉求更多地满足于“表面经历”,追求的是“到此一游”,对旅游的要求仅仅是“可看、好看”,“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景点拍照,回来一问啥都不知道”是这种走马观花式旅游的写照。如今,从报团参加景点旅游,到个人游、自助游蓬勃发展,农家乐、打折季出境购物游、黄金周自驾游等旅游项目应有尽有,国民差异化、多样性的旅游需求不断提升。相当一部分人群已经不满足于那种“可看、好看”却人挤人、“花钱买罪受”的旅游出行方式,他们追求高品质的服务,“花钱买享受”,越来越注重心情是否愉悦、身心是否得到放松休养等精神层面的收获。

  旅游观念日渐个性化,旅游消费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以及出游方式多样化、出游时间分散化,促使国内的旅游企业顺应市场,不断出新,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旅游产品。这就对旅游新闻报道的服务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满足受众差异化、个性化、多层次的旅游信息需求。

  旅游新闻报道要“好看”,即要有文化性、可读性

  旅游是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满足更高的精神需求的社会行为,这一层面的需求讲求个性化、多样性,注重文化内涵,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旅游产业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旅游新闻报道相较其他产业有独特的审美需求。

  有业内研究者认为,旅游活动,本质上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旅游文化内涵丰富,除了具有山水风光等自然审美属性,还涵盖社会结构、制度文化、历史文物、城市变迁、风土人情等人文审美属性。旅游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具有文化传递功能。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文化传递性。特别是人文资源,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遗存,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聚合。人类在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会以遗址、建筑、雕塑、文学艺术、伟大工程等各种形式遗存下来。通过旅游活动,后世的人可以从中了解历史、学习文化。旅游新闻报道如果仅仅拘泥于平面景观介绍,只是简单地介绍景点景区如何走,吃什么、住哪里,“游山玩水”就只剩了山水,而失去了“游”“玩”的意趣。

  当前的一些旅游新闻报道,形式单一,或是“数据+百分比”,或是“旅游线路+旅游景点”,偏重面上的报道,热衷于报道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活动和旅游相关企业行为,单纯报道各项旅游经济数量的增长、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果等。“来了多少游客、上了多少旅游建设项目、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效益”,是这一类旅游新闻报道的公式化模式,内容干巴、枯燥,行文生硬,就事论事,缺少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旅游新闻报道虽然遍地开花,却很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引人共鸣。

  旅游新闻报道要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在中国还是新兴产业,虽然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国家还有不小的距离,旅游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明晰,“先开发,后治理”的落后发展模式依然大有市场,景区门票三年必涨、黄金周变成“黄金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用交叉产业学科的眼光去观察、报道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引导大众从简单的游山玩水到理性地、科学地旅游,也是旅游新闻报道的新课题。

  我在旅游新闻编采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把旅游新闻报道做得“有用”、“好看”,发挥“引领”作用,旅游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做好两个功课。

  第一,要做“杂家”,既要“一心一意”,又要“不务正业”。这是由旅游产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今天中国的旅游业,早已突破了人们过去的旧认识,它的日新月异正在使它成为许多产业门类的集聚体。在我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人们熟知的旅游供给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早已覆盖到了“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许多门类……即使暂且不计入旅游供给的上游产业和支撑产业,仅仅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的开展,已经将旅游活动扩展到了诸多产业门类。由是,要想做好旅游新闻报道,既要“一心一意”跳入旅游产业,潜心研究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旅游产业与时俱进的新变化、新态势,又要跳出旅游产业之外,用联系、发展、变化的眼光研究、报道旅游产业。

  本着这样的思考,在旅游新闻报道的编采实践中,我先后采写了《旅游VS电影 谁搭上了谁的超级快车》,报道旅游消费在中国首次与电影文化因素相结合,为在线旅游注入时尚、新潮的文化因子。这标志着在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将市场推广活动直指目标客户,走上了一条更为成熟的品牌推广路线;《中国低成本航空何时振翅高飞》,探讨刚刚起航不久的中国航空运输业的新运作模式——低成本航空,是前途无量的希望之旅,还是注定失败的冒险之旅,从成本控制和市场运作的角度探问中国低成本航空的未来;《谁来蒸熟中国商务旅游的蛋糕》报道全球旅游资本高度关注中国商务旅游市场,探讨在世界商务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化、人性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的中国商务旅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研究性报道多以点带面,注意挖掘促进旅游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度,把旅游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相联系,在社会层面上反映群众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将中国旅游放在世界旅游市场大背景下,努力进行思想透视。

  第二,要做“行动派”。随着旅游市场逐步成熟,“饭店、景点、交通、购物、导游等软硬件相加”的旅游新闻报道,已经不会让见多识广的受众“买账”了。旅游新闻报道要具有思想厚度和文化冲击力,除了要准确把握旅游产业发展脉搏,还要深刻领会各种旅游资源的人文、社会、历史、文化等底蕴。旅游新闻报道者不仅要走到山水中去,还要“泡”到文化中去。在旅游报道写作方式上,努力将“万里风情”注入人文情怀、浓缩在有限文字中,树立精品意识。在这一点上,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堪称旅游新闻工作者“行动派”的典范。徐霞客历时30年考察撰写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他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后人赞曰:“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在这一点上,我也做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湛江,灿烂在南海的笑靥》除了从贴近性、服务性角度报道独具特色的湛江旅游出行攻略,还着重挖掘当地的旅游文化内涵,用散文化的语言报道当地的红土文化节;《滑雪去 -15℃的快乐发烧》努力用诗化的语言报道有“果木园”之称的黑龙江亚布力、“草原上的冰雪游戏”呼伦贝尔大草原、天池畔和阿勒泰的“新疆滑雪好地方”,以及“南国滑雪滋味别样”的九寨沟、峨眉山、西岭雪山等地的冰雪文化。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