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中的精品意识
【摘 要】所谓文艺节目的精品意识,就是人们对高质量、高标准的文艺作品在意识形态中的认知和认可意识。随着人们文化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欣赏各类文艺节目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作为创作生产文艺节目的部门、团队或个人,应该以此为事业发展的目标,以此作为各类文艺节目创作生产的原则基础,更要不断增强节目创作生产的动力,为广大观众或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节目。
【关键词】精品意识;艺术性;创作团队;专业制作;宣传效应
精品意识中所涵盖的节目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及宣传性也要随之增强,这就要求创作生产节目的团队及个人,要在具备创作生产节目的专业能力基础之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增强节目创作及制作上的观念意识,才能创作生产出符合艺术规律,适应现代需要的精品之作。
在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中,首先要明确认识到,作品从创作到整个生产制作过程,也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创造过程,这个过程要从作品的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实效性及长效性上入手,也就是注重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具备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思维,有深刻而适度的艺术表现力和发展空间,有现实的引领作用和教育意义,有长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至少作品本身是否具备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性,是否能给受众最直接的真实艺术感受。
艺术来源于生活,确更应该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最高、最完美的再现,只有高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感染力。一部优秀的文艺节目,往往会给观众或听众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力和心灵上的震撼力,在受众感悟作品内容的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能否从作品中吸取到自身对艺术的需求,是否得到艺术的真实感受,是否被作品中的艺术思想所深刻感染或吸引等等。同时,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又能起到引领生活、感动受众、教育大众等作用。
把握艺术作品的实效性及艺术性,是衡量艺术作品重要因素之一,艺术作品呈献的生活时代、政治环境、思想内容等等,又是艺术作品本身得于更高发挥的实质。
以下就广播电视文艺作品的创作及生产,如何把握精品意识观念来加以完成作具体论述:
一、指导决策中的精品意识
在众多的广播电视文艺作品中,如何欣赏节目作品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如何感受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再现,如何鉴别作品的优劣等等,这些都是对一部广播电视文艺作品从创作到生产再到呈现的基本要求,也是节目受众最基本的欣赏需求即基本判断力。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生产各类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包括,电视剧、广播剧、电视及文艺专题、各类文艺节目实况等等节目。在规划这些节目的生产方面,往往都是以每年要生产多少集数,来作为业务考核的指标,并同时要求每年要按一定百分比递增。这类决策措施无亦是为了扩大各类文艺节目的生产能力,能体现节目需求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现代事业发展中节目生产的政策制定上。首先,要考虑到生产制作团队或个人,是否具备决策范围内的全面创作生产能力,是否具备全面的创作生产客观条件。其次,更重要的还要尊循作品创作生产的艺术规律,要在充分尊重艺术创作及生产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指导决策的科学性。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往往要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中实现,精雕细琢是精品创作及制作的必要手段。从艺术的创作到生产再到发表播出,都应切实遵循这一规律,才可能真正赋予作品的精品内涵。这就从源头上需要决策上的科学性与正确性,选择正确的科学决策,让作品能在精品意识观念中得到更好创作和生产,使指导决策规划更具精品意识观念。
二、创作团队的精品意识
任何一部好的文艺作品都离不了最先选择的创作题材、创作形式和创作内容。也就是作品所反应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向上,赋于更多的正能量,内容情结是否真实可信,表达形式是否丰富多彩,是否具备艺术创作的发展空间。其次,就是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优秀的创作团队域个人,只有具备高标准的创作思想、高能力的创作水平、丰富细致的创作经验和不断追求的精品创作意识,才是确保作品成功的现实基础,创作主体的全面能力决定了作品的优劣程度。这就必然使我们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必需足够重视创作生产单位和部门人员结构上的发展建设,制作团队的人员结构,不仅要有具备全面艺术素质,又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把关型人员,还要有懂艺术、懂创作、赋于创新思维的创作生产集体,应该熟悉和懂得节目生产流程的技术性环节,这样的人员生产结构是节目创作生产的基础保障,是优秀节目创作生产的必要条件。
目前,在广播电视行业文艺节目创作生产部门和团队中,不少地方的文艺节目创作生产部门,人员结构还有待调整,高素质人才还有待引进或培养。从许多生产出来的文艺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或听到。例如:电视视频中,人物性格与演员形象不协调;背景画面与主题思想不相吻合等等。广播音频中,人物声音特性与作品中的人物个性不相一致;背景音乐与作品思想内容格格不入等等。此类作品艺术表现上平淡、形式单一,再加上节目技术制作上的粗制滥造,创作生产的许多环节都会出现违被艺术规律,是不具备真正艺术性的低劣作品,就更谈不上引领生活、感动受众、教育大众等作用。这一切都充分的说明了作品的创作生产团队或个人,缺泛或不具备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专业性,甚至是完全不懂艺术创作的匠人,在生产文艺节目的过程中,只靠现实生活中的初浅意识和一般感受来创作生产节目。所以,我们说节目创作生产团队的水平,决定了作品的好坏程度,只有高标准、高要求的创作团队,才会真正具备作品创作生产上的精品意识。
三、生产制作中的精品意识
在广播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除了拥有较好的创作生产责任主体,如:导演、策划、编辑、制片或制作人、监制等等外,作为节目制作主体,要具备对艺术作品的驾驭能力,也就是在充分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有不断创新和丰富作品艺术表现力的手段及能力外。还需在广播电视文艺作品的整体创作过程中,对技术制作方面的切实要求。技术制作环节是作品完美呈献的技术保障,作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就是艺术作品二度创作全过程,优秀的前期创作离不了生产制作上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作保障。掌握技术制作中的制作手段及方法,充分发挥技术制作中的设备优势和技术渲染手段,是作品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责任主体要清晰明确各生产环节的艺术要求,把握作品艺术刻画与技术辅助两方面的协调配合能力。具体有:节目责任主体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总体艺术思想的呈献理解和技术制作的具体手段。而这些艺术思想的理解不仅仅是对作品第一创作的理解,还包括了二度创作全过程环节上的把握,同时也包涵了对三度创作者——受众群体,从视频或音频上所赋于的欣赏习惯、艺术感受和欣赏需求。因此,技术制作团队域个人,在艺术创作能力上的要求和实践同样重要,也必需在充分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良好的精品生产意识,发挥好自身技术上的业务水平,与作品创作主体建立良好的协作能力,无论是创作作品还是制作作品,都是作品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全面增强创作和制作上的精品意识观念,才能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广播电视文艺佳作。
四、宣传实效性与精品实质性
作品发表和播出的宣传实效性,是作品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要素之一。广播电视文艺作品的精神实质,就是行业所赋于的宣传实效性。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需要在一个适当的社会环境中推出,这样才更具现实意义和宣传效应,更容易发挥出作品自身的艺术效果,对广大受众形成更强有力的现实感受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创作生产文艺作品的同时,首先要接合现时生活的方方面面来选择创作题材。与时代同步是艺术作品精品意识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具备有长久不衰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如此,在艺术作品创作到生产全过程,就更要从它的艺术性上去下大力,以作品的深刻性和教育性上去下功夫,古为今用的历史题材,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历史题材,接合好时代对艺术的欣赏习惯加以融合,发挥出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宣传性、教育性及制作性上的特殊功能,同样能成为艺术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同样也能在现实生活中起到应有的宣传效应。这一切都应立足于精品之路的创作原则基础之上。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