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从网络评论看“80后”的媒介形象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19 17:0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戴明亮
分享到:

 


  摘 要 从本世纪初开始,“80后”开始作为一个新的网络词汇逐渐流行于大街小巷。随着时间的改变和其概念所涵盖的范围不断扩大化,“80后”这一群体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甚至你会发现,与前几代人相比,他们确实非常的与众不同。从“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到“有责任感的一代”,从“另类”到“自信、能担当、思想进步”,“80后”总算是为自己验明正身了。

  关键词 80后 媒介形象 网络评论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1“80后”概念的出现及其延伸

  追根溯源,“80后”在出现之初是一个文学语汇。“80后”这一术语本来是指国内文坛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例如春树,韩寒,郭敬明等。他们以网络为主要创作媒介,以商业利益为主要目的,作品意境与内涵以城市为背景、以青春为主题的青年作者群。后来,“80后”的概念外延逐渐扩大到1980年代出生的运动员和艺人,继而扩展至其他领域,最终用来指代整个1980年代出生的一群人。“80后”这一词是最先出现的,根据它之后衍生出了“60后”、“70后”和“90后”、“00后”。以10年为一代,可以一直这样顺延下去,来称呼该年龄段的人。

  伴随着“90”年代的登场,为了便于区分,人们又将“80后”概念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80后”是指1980—1989年出生的人;广义的“80后”是指1980年后出生的人。另外,还有一种在“80后”内部细分出“85后”,即1985—1989年出生的人,其用意大概是旨在强调1980—1984年出生的这代人身上的过度特质并宣告“85后”新的时代个性的正式形成,但不是很普遍。

  2“80后”为何成了“垮掉的一代”

  出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不同,“80后”和父辈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无法达成共识,这令身为家长的50后、60后们深感不安,他们为子女们所规划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看到的结果。“80后”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渴望。于是,为了重新掌控局面,家长们开始以主流、权威的身份来警示和引导孩子们的种种“越轨”行为,试图将他么“引入正轨”。而作为“80后”接触最为多的新媒介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反射其观点和愿望的最佳介质。以“80后”代表作家的流行为例,自2004年美国《时代》周刊将80后作家春树的照片作为亚洲版封面进行刊登,并直译中文单词“linglei”来形容其所代表的的中国“80后”一代开始,关于“80后”的报道便铺天盖地的涌来。

  有研究表明,在有关“80后”的负面评论性报道中,有20.3%的媒体更多的关注“80后”在工作中的表现:不断的换工作,频繁的“跳槽”。有19.6%是关于恋爱婚姻的评论性文章。从下文所摘列出的评论文章来看,首先,《80后婚姻面面观》一文指出了“80后”对待爱情和婚姻的“闪”和“独”态度。文章认为,由于他们自身的不成熟,所以在婚姻生活时是茫然失措的。他们不像“50后”、“60后”的父辈们那样愿意被婚姻和家庭所牵盼,他们更渴望无拘无束的独立空间。“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本身就是在父母的宠溺下长大的,自己都无法独立又怎么能够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呢?这些使得“80后”的婚姻显得不堪一击,无比脆弱,成为了离婚大军里的主力队员。其次,《80后跳槽频繁是对加薪的渴望一文》也明确指出了很多企业认为“80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容易“意气用事”,追求高薪担忧好高骛远的嫌疑。

  笔者认为,不论是对待婚姻不慎重还是跳槽求加薪,这是每一代人都会面临的问题,网络媒体抓住“80后”在某方面的表现就给他们贴上“自私自我、缺乏责任感、浮躁”甚至“垮掉的一代”的标签的做法有失偏颇。

  3网络评论中的千变万化的“80后”形象

  对于许多“80后”而言,2008年是“80后”群体的“正名”之年,它让“80后”的形象终于从负面悲观的评价中摆脱出来了。在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80后”在汶川地震中所表现的担当、勇敢给予了极大的赞扬。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80后”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当时西藏动乱正被国外媒体炒得火热又遇到奥运圣火在传递过程中的不良事件,“80后”又给人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在60后、70后看来,这些从小就爱做与他们的价值观念相违背事情的孩子们,好像一夜之间都长大了?他们不再是那个叛逆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一代。这一回,人们给了他们新的称谓:“四月青年”,听起来颇有几分革命浪漫主义的味道。

  从“垮掉的一代”到“鸟巢一代”,从打批判到盛赞,从头到尾仿佛都是媒体人的自娱自乐。反观“80后”自身,他们真的认为自己“垮掉”了么?民族自尊心只是在保护圣火时才会冒出的么?谁又能证明这时下的判断在下个纪年还一定是正确的呢?那么以新闻理想为追求的新闻媒体人们,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我呢?这一大逆转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探究一下传媒的运作机制,去反思我们网络媒体对于“80后”的报道是不是秉承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张继涛,谭贝贝.“80后”概念界定的合理性分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7).

  [2] 廖婕.论大众媒介对80后形象的再现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0(5).

  [3] 丛玉华.中国另类少年上《时代》封面“80后”受关注[N].中国青年报,2004-2-26.

  [4] 宋伟.“80后”的转型之痛与为人之惑[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5] Popper,K:The Logical of Scientific Discovery,London,Hutchinson,1959,page2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