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网络反腐的困境及规范路径(2)
3.我国网络用户存在区域、城乡和职业上的差别。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网络用户发展极不平衡,存在区域、城乡和职业上的差别,互联网虽然网络用户建造了一个全球化社会,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人都被纳入到网络社会之中。网络反腐,首先要依靠互联网这个平台,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的网络普及还相对较低,我国的网络使用者大多集中于经济条件发达的城市,广大偏远和落后的农村地区网络发展滞后,他们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利于诉求和反腐受到诸多的限制。同时,网络反腐还受到职业差别的影响,调查显示,大多数网民集中于学生、公司职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群体中,下岗工人、农村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使用网络受到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的网络硬件条件和网络技术软件条件欠缺的限制。
4.政府部门真实信息公开存在滞后性和公开不详的问题。目前,政府部门的相关网站对真实信息的公开不够及时,信息的公开不够准且,存在模糊性,对一些公众应该了解的信息遮遮掩掩。政府不公布相关反腐案件的信息,网民就会去非官方网站寻找非官方信息,受众对这类信息又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经网友的评论、转发、再评论、再转发,往往使得网民成为散布谣言的推波助澜者,这就造成了网络反腐缺乏有效信息甚至是错误信息而无法全面开展,甚至会演变为恶性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四、网络反腐的完善机制
网络反腐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网络反腐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未雨绸缪,才能达到网络反腐的初衷。
1.设立专门反腐网站,从信息源头把关。从普通公民李新德创办的“中国舆论监督网”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的网络举报平台,再到中央纪委公布的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网站,我国的反腐网站越来越多。如果各级政府都能设立专门的反腐网站,并设置专门的网站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那么这样会吸引并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正规的网络反腐中来。与此同时,网络反腐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谣言和虚假信息,是因为在信息传播的一开始就缺少必要的把关人。反腐信息一经公布,不论是“官媒”还是“商媒”都要有专人及时迅速地核对辨别信息的真假,对于真实信息积极调查、反馈,对于虚假信息,要坚决将其阻挡在门外。
2.提升网民主体素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对于网络管理应该本着治理的理念,和网民进行合作,对网络政治空间进行共同管理,为网络政治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在网络反腐中,政府应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同时,政府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网民在进行网络反腐过程中自律、守法,政府还要积极听取网民意见并及时规避虚假信息,认真负责地回应民众的质疑。广大网民也要加强责任与自律意识,既要保持高涨的反腐热情,又要不失道德和法律底线。不要轻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更不要以讹传讹,传递虚假消息,一定要冷静、理性地看待腐败案件,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3.加强网络反腐的法治化建设,促进网络反腐制度化发展。“任何好的制度和形式最终都需要一定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网络反腐的随意性、偶然性较大,只有科学理性的把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反腐的体制内,才能把偶然性变成一种必然性,才能使网络反腐成为一种规范性和常规的反腐方式[3]。”网络反腐是制度反腐的具体体现, 制度反腐是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只有将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相对接,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获取更多的反腐线索。然而,网络反腐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影响了网络反腐功能的正常发挥,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相结合,制定专门的网络反腐法律规范。法律的制定,就约束了网民不能仅有一腔反腐热情,还必须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行使自己的权利,如若不然,同样会收到法律的制裁。对于举报人保护、奖惩制度的完善也是重中之重。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或报复。只有做到对举报虚假信息的举报人进行处罚,对提供真实线索的举报人提供奖励,防止举报人被进行报复,这样才能鼓励越来越多的网民投入到反腐倡廉这个行动中来。
五、结 语
不论是2013年召开的十八大还是两会,反腐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网络反腐是一种新兴的反腐渠道,是中国传统腐败制度的重要补充,这种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漫长探索阶段。这就需要在公共权力运行的体制内建立相应的制度、法规,构建网络反腐制度化机制,又要积极了解、引导民众参与网络反腐的心理,教育网民的责任意识,提升网民的道德素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网络反腐从民间反腐变成真正的民主监督形式,才能使民众的网络反腐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和平.完善网络监督的对策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0(9).
2 陈杰,叶战备,黄信瑜.善治视角下的网络政治参与[J].探索,2010(4).
3 王立凤.探析规范网络反腐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