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微电影剧本叙事风格之探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17 16:2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席磊
分享到:

 

  摘要:微电影的迅勃发展开创了电影领土和文化场域的一块新格局,打破传统电影的上流姿态与话语垄断。剧本是电影机制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石,在微电影形态与传统电影日益分殊的情况下,怎样结合新的形势特点来定位剧本叙事风格的革新嬗变,将是笔者本文力图探索的重点。

  关键词:微电影;剧本;叙事

  近几年微电影的迅勃发展开创了电影领土和文化场域一块不大不小的新格局。数字传播时代的人们在网络终端中寻觅着开放式文化的独特味道,探查新兴话题所带来的眼球刺激。个性的解放与自我的表达是80后、90后甚至逐渐成为一批70后共同的文化心理诉求。微时代的热浪正在慢慢消融以往的刻板挂念与固定价值形态。微博的媒体个人主义让每一个发声者享受到了独立观点的独立表达自由,把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拉下了神坛。微信的广泛普及使得传播过程具有了碎片化、多向化的趋势,为传统的传播渠道带来了不小的存在危机。而微电影时代的到来,有机会打破传统电影的上流姿态,将电影这种具有广泛审美意义和价值承载的艺术形式拉近到受众与一般爱好者的身边。电影作为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艺术形式,具有着发行制作高门槛的不可侵犯性、艺术本体的贵族意识以及对于当下热点话题介入的滞后性等瑕玷。毫无疑问,微电影必将随着科技带来的器材更新进一步向“平民化”、“日常化”与“随机化”演变,也必将对电影历史的发展贡献新的范式厘革与疆域拓展。但是形式与内容天生是一对矛盾共同体,形式的创新离不开内容的托承,形式的变幻不能代替内容的客观。一个电影最终是要讲一个好故事,塑造一个活化的人物。剧本是电影机制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石,在微电影形态与传统电影日益分殊的情况下,怎样结合新的形势特点来定位剧本叙事风格的革新嬗变,将是笔者本文力图探索的重点。

  网络语境下微电影剧本叙事风格的创新

  网络视频领域的壮大让影视剧播出的平台多了一个重要渠道,而传统影视剧的版权费在近几年的水涨船高令各大门户网站向自制影视剧的方向迈进。同时高质量影视剧的稀缺性也使作为内容播出平台的网络媒体试图冲出主题限制的禁区,探索更多原创主题的微电影。且自制剧的方式可以令网络平台拥有更多的经营自由与自主权。

  网络成为微电影发展历程的第一助推器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微电影低廉的制作成本与网络环境自由渐宽等综合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网络平台来讲,高质量的微电影不仅是填充内容空间的重要因子,而且也日益扮演着平台个性化、品牌化的领军旗手角色。在文化价值观竞争激烈的后现代语境中,拥有高水平、高内涵的微电影对于网络平台的自我软实力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网络平台具有不同于传统院线的特异性,要求内容更加具有迅速传播的话题引力,更加浅显直白的叙事风格以及更加具有寓意的主题展现。

  传统电影的选材往往不能及时跟进社会当下的热点聚焦,考虑到成本投入大、发行时间长的风险,传统电影在选材上不可能像微电影一般具有灵活的话题自控能力,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接地气”“贴生活”的话题引力。作为精神娱乐的消费品,传统电影更加倾向于塑造一个完整性的独立故事。而微电影则可以将焦点针对性的集中与社会话题中心,用短制作周期来迎合大众尚未散去的话题集中场景,从而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例如微电影《遗书》就揭示了当下社会愈演愈烈的不正当竞争之风,以虚构的手段达到对当下的现实关照,倡导建立健康正规有序的竞争机制。又如微电影《外围》就以内涵化的主题将现实热点纳入故事情境中,将当下存在的暗娼现象进行讽刺与剖析,将人性生态的阴暗面在故事化的处理,对放荡的角色行为进行有力的批判。

  叙事时空充溢饱满,具有节奏感

  微电影的叙事特征要求故事在短时间内充满突转和发现,这样的叙事风格不同于传统电影循序渐进的讲述模式。传统电影在情节的铺排上,往往采用“剥洋葱”式的手法,故事就像一个洋葱,一层层的讲述慢慢的娓娓道来。而微电影的时长决定了叙事手法必须有所突破,在更短的时间内要符合逻辑地、充满节奏韵律地展现故事的冲突,通过跳跃性的叙事、关键情节点的交待,让故事亮点在艺术化的叙事节奏之中集中体现。

  时间是我们内在的先天经验范畴,人对时间的感知要由先天的经验范畴与外界质料相结合,构成我们最终的判断。在鉴赏不同影片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时间感受。一部精彩纷呈、紧张刺激的影片如果做到在节奏上有快有慢、舒缓得当,那么将会造成一次愉快的观影体验。对于这类影片的观赏,观众往往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沉浸在故事的构想当中体验着情感的陶冶。这是基于人类共同的审美心理之上的原则,不论是传统影片还是微电影,节奏都是影片叙事的灵魂。例如传统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整个影片当中既有紧张的段落、又有缓冲平台,剧本在叙事上做到了一气呵成、详略有序,两个小时的时间之旅到给观众的不仅是充满寓意化的故事享受,还有对于时间的不知不觉、恍然如梦的出离体验。对于外界时空的后知后觉正是由于受众在鉴赏影片过程中内心时空的最大化造成的。又如微电影《老男孩》,也完美的构建了造梦体验。影片通过经典的故事与怀旧的场景,完成对现实的疏离,对想象的引导。

  微电影叙事时空的压缩,势必会造成短时内容的剧烈传递,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微电影的叙事不是简单粗暴的将故事情节堆砌、冲突矛盾束绑,这样只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与心理倦怠。电影艺术不是简单堆砌台词,更不是粗暴直给主题,而是充满韵律的讲述故事内容,这样才能够让观众的内心时空充盈饱满,从而造成外在时空感受的弱化,达到艺术的共鸣体验、造梦体验。

  叙事情节跌宕与淡化人物渲染

  微电影叙事与传统电影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人物层次弱化。叙事篇幅短小、情节内容主导造成微电影不可能有足够的笔墨着力于所有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在传统电影剧本创作中,表现一个人物真正性格的关键之点在于将人物置于两难之境,通过选择体现出人物内心,表现出人物本性。这样的创作手法无疑具有存在主义哲学的话语源流,人生是绝对自由的,我们的每一个选择构成了解释自身本体的一个笔画,所有关于我们自身本体的意义就是那些作出的选择背后承载的意义集合。

  微电影在发展之初肩负的商业属性让其承担着大量情节突转的内容要求,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不可避免的失去一部分先机与结构操作空间。力求情节跌宕转折是微电影的优势,上面已经讲到情节在艺术化的节奏之下产生梦境体验,造成观者忘记外在时间感受的艺术共鸣效果。人物的渲染与建构当然是重要的,情节与人物二者作为电影艺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故事讲述中都不可偏废。介于微电影独特的创作要求,人物只能置于次要地位。在不影响情节叙事的前提下,尽量用足够的画面精力来聚焦于人物内心的描写,也是缔造一部高质量微电影的必要因素。

  例如微电影《百花深处》,通过一个荒诞的故事,表现了城市化建设中被忽略的个人本体。冯远征饰演的疯子表现出的执着与认真,完满地刻画了在老房屋拆迁现象中受伤的典型人物心理。整个微电影的叙事都建立在对人物的表现之上,情节反而成为了次要,人物成为了主要表达窗口。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但应该引起重视。人物与情节并不是微电影故事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的剧本要素。不论是情节还是人物,只要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微电影的主题,带给影片艺术上的思考价值与追问余地,都能够成为促进微电影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鲍玉珩/钟大丰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6.

  [2]汪流.电影编剧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

  [3]张高伟.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1,7.

  [4]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