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语言的运用和驾驭探讨
摘 要 电视新闻语言是电视新闻的重要表现手段,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地改进和锤炼新闻传播的语言,以更好表现出新闻的价值。本文从增强深层信息传播的明晰性、提高思想情感传递的艺术性、把握“超音段”声韵传情的趋同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对电视新闻语言的运用和驾驭。
关键词 电视新闻;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5-0016-02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为了让观众在第一时间看到新近发生的事件获取更多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新闻媒体改进和锤炼新闻传播的语言,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今天电视台记者直接出面报道的机会越来越多,演播室与现场记者“对话”也更加频繁。对电视有声语言的运用和驾驭,已经成为当今电视新闻语言构成的新走向。那么电视新闻语言究竟如何洗净铅华,准确,清晰,生动地还原出作者的意图哪?
1 增强深层信息传播的明晰性
有声语言表达的清晰和准确性,可谓之明晰性。这里所说的明晰性不仅要求文字流畅,条理清晰,它还包含更广泛的内容。有声语言的明晰性包括语言音位层、词位层和意位层的清晰、准确。纯正的普通话语音、清晰的吐字是有声语言明晰性的基本保证,且更多地反映在音位层和词位层方面;意位层的明晰性集中表现为有声语言传播者对语言内容意义的“还原”程度和“表现”水平。有声语言深层信息的明晰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首先, 语句本质表意明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语句,是听觉理解较为完整的语言目的之最小语言单位。有声语言语句表达是否清晰、准确,关系到语句的本质意义能否让观众“一目了然”,其重点,一是语句中的主次关系明晰,二是不使人产生歧义和误解。三是印象清晰。
其次,句群链条逻辑明晰。句群是大于句子小于段落的语言表达单位,由语义上有逻辑联系、语法上有结构关系、在语流中衔接连贯的一群句子组成。句群内部的语句之间会有并列、递进、转折、总括、主次等逻辑关系;句群之间同样存在这些逻辑关系,有声语言表达明晰,就能揭示出语言链条中的内在逻辑,听来条理清楚,思维连贯,语言有推进感,从而克服电视语言传播中常见的语句“平摆浮搁”、语意散乱的毛病。
这里重要说明两点:第一,有声语言的明晰性是层级分布的,由字词、语句的局部到语段、语篇完整的篇章都有明晰性的要求,学习掌握时有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语言小单位到语言大单位的过程;第二,实现有声语言的明晰性要通过多方面的表达方法和技巧,重音技巧的运用有助于语句目的的明晰,停连技巧的运用有助于语句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的显现,语气、节奏的运用又会从感情色彩及整体的角度体现有声语言的深层信息。
2 提高思想情感传递的艺术性
人类的有声语言,能够最直接、最生动、最细腻、最全面的传递思想感情及对外界的认识。通过有声语言,人们又能迅捷的、准确的、敏锐的、深入人心的指导他人的意图。生活中、讲堂里、会议上,我们常常被一些人绘声绘色的谈话所吸引,甚至被一些人条分缕析的侃侃而谈所折服。还有那舞台上声情并茂的朗诵、银幕上动人心魄的台词,往往让人心动、令人神往……特别是播音员、主持人及出镜记者,作为电视传媒中的职业传播者,理应是一般人群中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比较强的人,加之大众传播的特殊语境,以及观众收视节目的审美需求,对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就成了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主持人的语言传播样态是丰富多样的,根据节目的需要或语体本身的特点,有不脱稿的播报,有半脱稿的播讲,有脱稿的讲说,有即兴的交谈,必要时也可能有朗诵或其他有声语言形态,但一般都具有“人际交流”的特点,是经过“加工”的精粹口语。有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缺乏对语境和交流类型的适应性,语言传播形式“错位”,如“播”、“说”分离,“有稿”与“即兴”跳跃大;采访对话时语言自然到位,“独白”时交流感荡然无存,听来似“两张皮”,很不和谐;也有的人采访提问或口头报道似背台词,没有丝毫交流意味。要克服这些问题,必须从语言心理到声音形式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之转换自然,整体和谐。例如,2012.9.12日我台播出一则新闻:《洛阳老子纪念馆一件见证钓鱼岛中国主权的文物将与人们见面》文中写道:
这是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的石碑,市文物部门去年在维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师庙时发现了它。在拂去碑身上尘土后,人们发现这块碑的书写者为清代嘉庆时期的河南知府齐鲲,不过碑文中记录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职务,册封琉球正使,也就是出使琉球国的钦差大臣。
目前,一件正在北京展出的钓鱼岛中国主权铁证《记事珠》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这件比日本宣称所谓发现钓鱼岛时间早了整整76年的重要文献与洛阳祖师庙中的这块碑竟然也有关联。
这则新闻中有叙述、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要将它转化为有声语言,我们的视觉、空间觉、运动觉都要动起来,犹如身临其境,心为所动,情为所感,与作者的思维情感产生共鸣,把赞美、惊喜、感慨、沉思,传播给观众。这样的的表达也将大大提高有声语言的艺术性。
3 把握“超音段”声韵传情的趋同性
新闻语言是跨国界的,尽管中国、美国、法国、俄国记者的语言不同,但对于新闻报道的要求是一致的,对于新闻语言的要求是大致相同的。电视新闻语言除有声语言外,无声画面同样有着有声的效果,有时它们无声胜有声。它不仅能清晰地传递人们的思想,还能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且在操不同方言甚至不同语种的人群里有着许多趋同因素,有着共通性的规律。据报载,一个到美国不久的中国老人路遇抢劫,情急之中本能地用母语大喊:“抓贼!”竟然获得成功。这种以姿势助说话的态势语言,较好的发挥了言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辅助作用。同样,手指与其它官能和部位的配合运用,用手指指自己的头,表示思考、盘算。用手指指肩膀,表示担负的使命和责任。还有拳头的运用,握指成拳,表示使坏、报复、警告或坚决,或者激动、团结有力等。例如1946年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讲到愤怒时,用力拍了一下桌子,这“砰”的一声,顿时震惊了全场听众的心,把混在台下的几个特务吓得紧缩脑袋,不敢吱声。这个拍桌子的无声语言充分表达了闻一多悲愤交加的心情,以致上升到了顶点。
参考文献
[1]闻闸.播音主持话语技巧训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吴郁,候寄楠.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与形体传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