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摄像“眼”的独立特征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26 13:3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魏晓晴
分享到:

 

  摘 要:摄像,作为整个传播活动的“眼”记录了节目的内容,让受众在第一时间领略到节目主题和传播目的;现今,电视媒体以其独特的声音、电视画面、特技字幕魅力,被受众不断地推崇。电视画面,摒弃了传统传播媒体的单一性,以清晰、动态的图像画面呈现给受众“声画联合”的流动状态。根据动态、声情并茂、声色相融等的电视画面框架,使所要了解的电视内容更加的系统化,从而产生更加直观可信度很强的视频影像。随着现阶段传播行业的发展,受众对电视画面的要求也逐日提高。所以,电视画面的拍摄构思和组接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摄像;镜头;电视画面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028-02

  一、摄像的“眼”

  (一)镜头的“新”涵义

  所谓摄像的“眼”,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拍摄“镜头”,在这里“镜头”画面被我赋予了两层涵义:1、是专指用摄像设备所拍摄到的不同画面,用镜头记录下来整个的画面内容。2、是指镜头以“眼睛”的角色,代替广大受众的“眼睛”亲临拍摄现场第一时间查看现场环境,并以摄录的方式拍摄画面,积累画面素材,达到大众的“视觉体验”,以一人的视角达到多人受益的目的。

  (二)镜头画面的主要特点和拍摄主体的画面倾向性

  1、镜头画面的主要特点

  镜头画面都是由摄像者设身感受记录下来的,拍摄出的视频往往都是动态画面,所以我们也经常把这些画面称作为图像。镜头画面也是构成节目的重要元素。

  镜头图像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动态过程;二是连接性;三是真实性。

  “动态过程”,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为地球无时不刻不处于运动的过程,有运动就会就会产生动态过程,那么镜头画面也是如此。只有我们荧屏前的图像生动,受众才会愿意观看。动态的拍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拍摄的主体处于运动的状态;例如拍摄人物,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副语言入手进行细节的刻画,像是人物的表情、体态语言、动作变换等进行多角度的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才有较为突出的动态过程,才会吸引较多的受众,尤其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中多机位的配合使动态过程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的动态过程指的是设备的运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推、拉、摇、移等,有了角度的变换,整个的画面就更有可看性,拍摄的手法和构图很大程度上就有了视觉的冲击,产生动态过程。当然,我们不能随意的乱动,必须把握一个“度”,有一个整体的节奏和幅度,这样才能达到顺畅的效果。

  “连接性”是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这也是后期制作中的一步。画面与声音相互配合使节目的整体衔接到位、层次鲜明,能使受众从中汲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享受电视画面的“美”感。例如,近视眼在查看某一具体事物的时候会拉近距离仔细观察,其瞳孔会把焦点聚焦在中心位置上,对于次要部分的观察没有太过详细,在这个过程中就像我们的镜头把重点聚焦在被拍摄事物上,形成了景深和特写,突出了重点。

  “真实性”对于当今传播媒体的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是镜头画面的真实。如果图像与配音或者热点不契合,那么所节目就会“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图像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是一个优势,这是广播所不具备的,它能通过有声语言和画面充分的展示节目特点,把真实的内容展示给受众,画面的组接要合乎情理符合现实情况,不能夸大事实,把真实镜头画面呈献给受众。

  2、拍摄主体的画面倾向性

  镜头画面的倾向性,主要是拍摄主体对画面的个人理解和视觉的体验。在这里主要是受客观和主观意识的驱使。

  从客观和主观意识的关系来说,拍摄主体对拍摄画面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都是经过自己精挑细选产生的,这是主观意识驱动客观意识。我们使用的摄像设备,具有记录实际情况的作用,被摄像主体——人掌握之后,摄像的镜头画面就受人的主观意识的控制。拍摄者根据个人的思考和需要,对客观世界的客观事物进行客观的记录,一定意义下这也是一种人为的具体创作。

  二、拍摄前的计划和构思

  (一)拍摄者“眼”的角色定位

  在创作节目的过程中,摄像师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他将节目创作人员的构思搬上荧幕,使其成为真实有效的画面。摄像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熟练操作摄像设备的基础上,良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镜头画面的创新性,使电视节目内容更加生动产生极强的感染力。拍摄者把自己当成受众,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画面。同时,拍摄者还要注重与其他创作人员的配合。

  在拍摄镜头画面的过程中,拍摄者应对观众心理有基本把控。例如,要对节目形态有准确的定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素养。影视艺术素养包括基本文学知识、电视媒体创作、艺术鉴赏等多方面的修养。如果细分就可以分成:画面的构造、镜头的剪辑、声像的搭配等方面。拍摄者应该从大局出发,多方面的把握每一份电视节目策划,根据策划进行拍摄角度的分析,有利于拍摄者的镜头画面的组接。其次是传播素养,拍摄者拍摄出的节目能反映一个拍摄者的拍摄拍摄选题、构思、拍摄、后期等方面。所以拍摄者应该利用理论知识进行画面的拍摄和画面的组接,使其拍摄出来的画面能引导受众。在拍摄的过程中避免拍摄问题,以获得最优的拍摄效果。

  (二)节目拍摄前画面构思

  1、拍摄计划

  在节目拍摄前,摄像师应对拍摄有初步的拍摄计划。拍摄计划,就是在拍摄前根据所要拍摄的时间、地点、人物、设备等进行一定的计划。根据每天的行程和具体的地点进行镜头画面的构思。通过节目的策划,整理思绪确定大体拍摄角度,协同其他的节目创作人员进行有必要的商讨,尤其配合后期编辑,让其明确拍摄者取景目的,这样方便后期编辑拟定剪辑方向。

  2、拍摄提纲的编写

  为了保障节目拍摄的顺利进行,应提前编写拍摄提纲,这样也可以避免在拍摄过程中漫无目的没有中心,导致遗落镜头或者错失时机。

  编写拍摄提纲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怎么拍,拍什么。如果在拍摄之前没有做合情的提纲而是现场考虑拍摄内容,那么整个的拍摄过程就会大打折扣。编写节目拍摄提纲节省了后期编辑的负担,通过拍摄提纲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拍摄方向和目的,便于后期剪辑和镜头的组接。

  三、节目拍摄规则

  拍摄的规则就是拍摄的“规矩”,我们应当遵照设备和电视画面等条件的“规矩”,才能创作出有规律可循的电视画面。

  (一)电视画面的朝向性

  电视画面是图像语言的基本元素,它主要是根据拍摄内容的主题画面运动和方向进行判断的。前面我们说过镜头画面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变的是物体本身,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我们就可以得到不同镜头画面。在拍摄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镜头是否与我们的拍摄主体方向是否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引起受众“视觉模糊”。

  因为从镜头中,受众是无法判断方向的,拍摄者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受众一种空间感,也就是电视画面的朝向性。被拍摄主体的整个构图,取决于摄像机的位置和拍摄角度。

  (二)假想轴线的运用

  其实在拍摄时,拍摄主体应该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假想的轴线,“轴线”辅佐拍摄者完成拍摄画面的整体运动过程。虽然它是无形的,但是无时不刻的在影响着镜头画面。如果按照轴线的规律拍摄,那么画面有条不紊、鳞次栉比,否则就会出现画面朝向混乱。心中掌控拍摄方向,保证了镜头画面和假想轴之间的一致性。节目的拍摄只保持着单一姿态是完全不够的,因为整个的拍摄过程都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摄像人员也应该熟练的掌握一些拍摄技术。具体概括起来应该是:稳定、平行、清晰、准确、均匀、真实。

  (三)视线连贯统一

  受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总是有能产生视觉效应,拍摄者给予最佳的拍摄角度就会在受众的大脑中形成一种视线感。那么拍摄主体就应该保证被拍摄主体的动作与视线之间不能产生重复、断层、跳帧等的情况。被拍摄主体不一定是人物,可能会是景物,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注意要有物体的正面。让人们通过第一眼就能产生视觉体验,视线的连续性会使整个电视画面充实连贯富有生机。

  总结:摄像“眼”将节目创作者的构思搬上了荧屏,它不仅是拍摄者的“眼”,也是受众的“眼”,让受众透过镜头可以有方向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同时也证明了“眼”的重要性。拍摄者应该以“我就是受众”的身份加入到其中,选择较为突出的镜头角度,做好周密的拍摄计划,才会使画面新颖有创意。“眼”是节目创作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这也告诉提醒拍摄者要提高本身的综合技能才能更好的满足受众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张丽,孟群.电视新闻编辑与数字制作.廊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段晓明.影视编辑学.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凤铸,施旭升.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4]朱强.新传媒技术概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游泽清.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6]朱羽君.电视画面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8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