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音乐之声》:真善美的完美展现(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01 14:2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贾志浩
分享到:

 

  玛利亚遵循了这种教育理念,从启迪孩子们的心智开始。她没有遵守上校指令,而是把孩子们带到户外,感知大自然、熟悉整个世界。他们乘小火车来到她熟悉的悠悠草地。蓝天白云之下,孩子们兴高采烈,心花怒放,这些长期被囚禁的鸟儿,终于冲出了牢笼,展翅高飞了!兴致勃勃的玛利亚也没有忘记她的使命,教他们学习。但教什么呢?正如格里塔所说:就从ABC开始吧。为了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孩子们当下迫切的事情是必须抓紧时间学习唱歌,但是正如女管家所说:“自从上校可怜的妻子去世后,上校自己管理家务,好像自己还在军舰上一样,整天就是哨子命令。不准再有歌声,不准再有笑声,不准有一件让他想起妻子的事,甚至对孩子们也这样。”所以,孩子们什么歌儿也不会唱。玛利亚不得不从音符开始。她采用了比喻加联想的方式:

  “哆”是一只小母鹿,

  “来”是一束金色的阳光,

  “咪”是称呼我自己,

  “发”是道路远又长,

  “嗖”是穿针又引线,

  “啦”是音符跟着“嗖”,

  “唏”是饮料与茶点,

  然后我们再唱“哆”。

  就这样,通过反复穿插练习,孩子们终于掌握了基本音符。接着,她又领孩子们爬树;玛利亚又领孩子们划船。后来,又和孩子们共同表演木偶戏,逗得上校情不自禁笑起来。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真切地感知了世界,认知了万物,心灵的桎梏被打开,心智得以开启,心路得以开通,孩子们能够“格物、致知”[2]了,逐渐具备“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1]220的能力了。

  三、假丑恶

  影片一方面在颂扬真善美的同时,也挞伐了假丑恶。首先就是送信员劳夫的虚假爱情。他与丽莎早恋,在给上校家送电报时,两人偷偷约会。他“真心”地爱丽莎,并信誓旦旦地告诉丽莎:“我现在十七岁,马上就要十八岁。我要照顾你。”丽莎也袒露心扉:“我需要一个年长又稳重之人……你今年十七岁,马上就要十八岁,我就指望你。”

  但是他们的“爱情”没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音乐节比赛结束后,上校一家逃到了教堂后面的墓碑后面躲藏起来,哨兵搜查他们藏身的墓碑,没有发现他们。劳夫留在原处,上校从墓碑后出来,劳夫欲吹哨子。丽莎说:“劳夫,别吹。”而劳夫举枪瞄准上校。上校还劝他:“把枪放下!你只是个孩子,你真的不属于他们。跟我们一起走吧,否则就太晚了。”但劳夫顽固地说:“不许再动一步,我要开枪打死你。”上校夺过劳夫的枪,迅速跑开,而劳夫喊叫起来:“上尉,上尉!他们在这儿。”他背叛了爱情,背叛了祖国,成为第三帝国的一个牺牲品。

  假丑恶的第二个表现就是男爵夫人。用上校的话来说,她“可爱、迷人、聪明、优雅”,是一个“理想的主妇”。但是对于孩子们,她是一个陌生人,一个他们不能接受之人。当玛丽亚留下纸条,返回修道院后。孩子们郁郁不乐,家中失去了昔日音乐和笑声。男爵夫人试图讨好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玩球。但孩子们受不了那种单调和她的不真诚,于是停止了游戏。她并不是诚心诚意地爱他们,也没有全身心付出,放不下男爵夫人的架子。她期盼的是一个有地位、权势的人,是一个经济上依赖于她,听从她摆布之人。所以,当上校说,他已经把一半感情分给他人的时候,男爵夫人马上就说:“我真的认为你不太适合我。你太独立了,我……我需要一个极其需要我的人,至少极其需要我的钱的人。”上校显然不是她的理想目标,因此她明智地退出了婚姻角逐。

  四、结语

  《音乐之声》一方面完美地展示了玛利亚伟大、无私的爱与宽容。她的爱是那么真挚,那么虔诚,那么体贴入微,那么善解人意,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融;她的宽容可以容纳山河百川,可以融化冰山雪地。这种博大的襟怀挽救了一个家庭,也成就了自己美好的姻缘。她的爱验证了基督教哲学奠基者奥古斯丁名言:“爱是最高的美德,是一切美德之源。爱是惟一能占领与充满永恒的东西。”[1]148另一方面影片也鞭笞了“假丑恶”,劳夫的虚假爱情、背叛祖国,男爵夫人的做作、贪图荣华富贵等。

  另外,片中的教育理念也对当今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玛利亚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人性关怀与爱戴,是一个教师必备素质;第二,教师必须要宽容,要有一颗博大仁爱之心;最后,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为主,以形成判断力为本,正如蒙台涅所言“经验证明,一个极好的记忆往往仅配上一个衰弱的判断”②是不够的。教育应该重思考、重实践。

  注释:

  ① 《论儿童教育》,见北京大学西语系资料组:《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1971年版,第51页。

  ② 《论说谎》,《世界文库》第7分册,第3010页。

  [参考文献]

  [1] 周辅成.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 曾参,子思.大学·中庸[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1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