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赏析影片《虚妄之冠之亨利五世》(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01 14:2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恒
分享到:

 

  电影之所以这样取舍,是出于整个电影系列的主题表现的需要。创作者在前三部电影中揭露、批判专制君主之后,需要在最后一部电影中向全世界展现一个有代表性的英国式理想君主形象,完成艺术上的塑造要求。因此,电影这样取舍,对历史的处理基本上“公平合理”,把“内容上不尽符合历史的真实”而造成的电影真实性和说服力削弱影响尽量降低,把“充满了真正的炽热的爱国主义”的原著精神尽量保留。

  三、三处情节勾勒出亨利五世的道德形象

  在战乱频发、动荡不安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亨利四世凭借老练阴险的政治手腕实现了政治野心,登上了王位的宝座、平息了大贵族叛乱。但从道德角度而言,亨利四世只是理想的才干家,亨利五世才是理想的君主。这是因为,亨利五世具备他父亲所欠缺的帝王之德:仁厚宽宏的秉性与胸怀。电影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只有基督式的上帝博爱才能荡涤污浊、消除邪恶,治国安邦。与此相顺承的,电影中描述亨利五世仁厚宽宏的秉性与胸怀的人性化情节比比皆是,我们选取三处主要情节进行分析。

  第一处情节是亨利五世与士兵化干戈为玉帛。两场战役中间,英国士兵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持悲观态度。此时,亨利五世乔装夜访营地,遭到不知情的年轻士兵对国王和战争的连番反对质疑。年轻士兵对国王人格的质疑让亨利五世愤怒了,与士兵交换了信物,约定了战后算账——“……把你的手套给我,我会戴起来,你若敢来对质,我俩便吵个痛快”,士兵说,“……凭我这只手起誓,我就要给你一耳光”。在战争结束后,面对士兵的解释,亨利五世赞扬了他直言的勇气并给了他拥抱和奖励——“来,营长,把这只手套装满银币,送给这个家伙,拿着吧,小伙子,把它戴在帽子上当作荣誉”。这场戏表现了亨利五世的宽阔胸怀和对人民的尊重与热爱。

  第二处情节是亨利五世在哈弗娄城门做经典演讲。亨利五世在久攻不下的哈弗娄城门前鼓舞士兵——“在太平年月,做个大丈夫,首先要讲斯文、讲谦逊;可一旦战争的号角在耳边响起,就要效法猛虎,让筋脉喷张,让血气直冲,化善良天性为腾腾杀气。……让我们发誓对得起自己的血统……因为你们中没有卑鄙软弱的人。”亨利五世在人群中单膝跪地,用自尊和自信去鼓舞战士的勇气,拽着战士们的衣襟,仿佛要把每字每句都敲进每个人的心里,鼓励失去斗志的年轻士兵时的几句话更是温和深沉,如父辈,如手足,孔武有力又柔和温暖。这段情节描写则传达了创作者对人文主义的另一面理解,即战争条件下的人文主义。但创作者的理解明显不止于此。亨利五世在攻下哈弗娄后的残忍劝降演说中说,“我何必在乎,那邪恶的战神,魔王一般浑身冒着火焰,露出一张乌黑的脸,四处烧杀毁灭?我何必在乎,你们咎由自取。”这段演说不仅吓到了守城的总督,也吓到了亨利五世身边的随从,揭示了战争的残忍本质,表明了“不分析战争的社会根源,不区别战争的性质,通过宣传和说教,或建立国际法庭进行调解,就能消除战争”的和平主义者理论的幼稚,将19世纪初诞生于英国基督教新教的和平主义与亨利五世的人文主义做了鲜明的区分。

  第三处情节是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后的表现。名垂千古的阿金库尔战役后,面对英国士兵的鲜血和约克公爵的牺牲、战争局势的不明朗让亨利五世产生玉石俱焚的愤怒,下令处决了全部俘虏——“落在我们手里只有死,别想让我们对一个俘虏开恩,叫士兵把俘虏全杀了!去传令全军!”亨利五世的这个命令并不理智,是战争和鲜血的压力让亨利五世失去了人文主义的理智,但幸运的是,胜利到来了。法军被彻底击垮了,当法军死亡人数超过1万与英军死亡人数25人的结果出现后,亨利五世紧绷的战争之弦终于松懈了,从战争的魔鬼地狱的边缘游走回了道德君主的正途——“让我们合唱:耶和华,荣耀不属于我们,郑重把死者安葬……”这个在人性边缘游走一遭的情节描写,让这位神勇国王走下了神坛,作为一个常人,展现出了他的挣扎、煎熬、瞬间的软弱、面对神明的谦卑以及失去理智的恐怖。但这无损于亨利五世光辉灿烂的战争荣耀和人文主义理想君主形象,因为只有理解恐惧、心存敬畏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勇敢。

  四、结语

  传统英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英国电影虽然背负了美式电影的巨大压力,却依然传承了文化精髓。本片也是如此,不光是在三组对话、三处取舍和三处情节上体现了英国电影的艺术水平,在其他方面,也体现出了英国电影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古典戏剧般徐舒自如的叙事风格。灰褐色调宫殿布景、设计简单的王冠以及阿金库尔战役场地的朴实场景都是艺术性的“留白”,使得电影焕发出无时代特征、无时代细节的中性氛围。这也为我们鉴赏这部影片和分析现代英国电影提供了更多的维度。

  [参考文献]

  [1]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 [英]G·H·R·帕金森.文艺复兴和17世纪理性主义[M].田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静.莎士比亚与世界文学:历史意义与现代阐释——王忠祥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6(0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