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里的思想:配乐对电影主题的诠释(2)
二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其审美核心在于展现个体生存状态与社会现实,探究关于个体情感、生命价值与复杂的人性等话题。电影音乐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心灵世界的准确描摹与细腻展现,令观众能够鲜明体察到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和解,体察到画面表象下所隐含的精神实质。虽然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能像画面一般直接、具体,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创作者经常通过贯穿电影始终的主题音乐或其变奏,来展现人物的个性与精神气质。主题音乐往往具有相对完整、统一和突出的音乐形象。在电影音乐布局中主题音乐占据主导地位,主题音乐应选择什么位置呈示,在全片中应如何铺排变化,高潮如何处理等都必须做周密的安排。[2]虽然在影片中它可能以各种风格出现,但观众很容易识别其基本的旋律,从而成为影片主人公所专属的标志。主题音乐在不同情节点上的出现,表明人物生活状态上的变化,反映出不同条件对人物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物因此而导致的不同选择。这既是推动影片叙事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揭示出不同的生命主题。如戈尔·维宾斯基执导的《加勒比海盗1:黑珍珠的诅咒》,影片讲述了海盗船长杰克·斯派罗和铁匠威尔·特纳及伊丽莎白·斯旺小姐的冒险故事。片中的主题音乐主要围绕杰克船长展开,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就是伴随杰克和他那艘眼看要沉的小船。杰克站在桅杆的横梁上,伴随着雄壮的音乐,船身慢慢下沉,到达岸边时,船已完全沉入水中,而杰克刚好上岸,音乐的恢宏更加反衬了主人公的诙谐。当杰克解救伊丽莎白反被识破海盗身份,伴随着他滑稽的逃跑动作,主题音乐再一次响起。那不可思议的逃遁,巧妙的躲闪,优雅的海盗风度,与主题音乐完美配合。在杰克与巴博萨发生大战的场景,同样主题音乐响起。这一次,杰克不是逃遁,而是勇敢而巧妙地打斗,用他的智慧与敌人比拼。当然,这一次的结果也是杰克被擒。而影片的高潮处,杰克与巴博萨在被诅咒的金币旁打斗,雄壮的主题音乐伴随着这场战斗的始终,主人公杰克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贯穿全片的主题音乐对杰克的形象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银幕上的音乐不但能宏观地展现人物的整体风貌,也能够挖掘出并强化角色的内在性格。[3]由于电影音乐的设计相对灵活,其更擅长于描摹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现人物的心理现实及其变化发展,从而使影片具有更丰富的信息内容,对影片主题的阐释也就更加有力。如吉姆·谢里丹执导的《我的左脚》,片中音乐良好展现出人物的心理。小克里斯蒂与再次怀孕的妈妈一起,妈妈给他喂吃的,背景中的音乐柔和舒缓,表现出克里斯蒂对妈妈的爱和依赖。当妈妈费力地把扛在肩头的他放倒在床上,克里斯蒂听到了妈妈在楼下摔倒的声音。这时的音乐变得节奏加快,克里斯蒂以他惟一可以用力的左脚推动着倒在地上的自己,向楼下艰难爬去。终于到达门口,克里斯蒂用左脚拼命踹门,背景音乐更加急促,表现出克里斯蒂此刻的焦急和他要拯救母亲的愿望。终于,保姆听到了他的踹门声,他的母亲也由此得救。这一段的配乐不仅表现出克里斯蒂对母亲的爱,更表现出他的顽强与坚毅的性格。
三
音乐对影片主题的直接阐释在现代影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且越来越多受到电影创作者的青睐。这种“直抒胸臆”的美学效果一方面可通过情感的不断累积,进而上升到理性思索的高度。如,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片中配乐与情节完美契合,促使观众在悲剧的影像中,思考历史上造成这次大饥荒的真正原因。当苏醒过来的范老东家看到房产尽毁,粮食被洗劫一空,再加上听到儿子已死的噩耗,他茫茫然地看着这一切,眼泪淌了下来。这时在嘈杂的人群声中,音乐一丝丝低柔响起,渐渐加强,凄婉的旋律伴随着火光照亮了范老东家的脸,这是逃荒的开端。洛阳城外,范老东家卖掉了女儿,而花枝则自卖自身,换得粮食给自己的孩子。这凄惨的一幕中,弦乐如泣如诉,是父女分别的哀歌,也是母子分离的悲曲。影片最后,从逃荒的路上往回走的范老东家碰到了一个哭泣的小女孩儿,她家里的人都死了,而她守在母亲冰凉的尸体旁边不肯走。范老东家百感交集,一句“妮,你叫我一生爷,咱俩就算认识了”。小女孩儿与范老东家手拉着手,朝回乡的路上走,音乐的旋律哀伤中又透出深沉和坚定,带给忧伤的观众理性的反思。
另一方面,音乐对主题的直接阐释也可以通过音画之间的“间离”效应来实现。音画之间的错位、矛盾,能够使观众超脱于具体的情节之外,获得更多的思考空间。这种音乐的评论作用需要审美主体更积极地介入,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去进行解读,才能了解其中用意,也能为观众带来更多、更深刻的审美愉悦。如,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中,在白天屠杀之后,趁着夜色纳粹德军又展开了地毯式搜捕。一个在白天藏好的犹太人以为夜晚安全了,从隐藏的地方出来,一不小心踩到了钢琴键,这响声如同一声惊雷,德军立刻开始了行动。机枪喷射出的火舌不断吞噬着生命,此时混乱中传出了莫扎特的钢琴曲。疯狂屠杀进行当中,竟然有兴致弹钢琴,这一幕令纳粹的屠杀显得更加残忍。优美的钢琴曲与机枪扫射声和哭喊声交织在一起,成为屠杀的背景。人类的双手可以创造出优美动听的音乐,也可以毫不犹豫杀掉同类,这里的音乐与画面形成“间离”效果,使屠杀犹太人的一幕更加凄惨,也促使观众反思战争的疯狂。
综上,优秀的电影配乐设计注重形式优美、与叙事配合贴切以及同影片审美主旨上的统一。电影艺术家对音乐展现影片精神内涵这一审美功能的探索日益深入和广泛。这使得音乐虽然依存于整部影片而获得自身的存在的价值,但其越来越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与画面水乳交融的结合方式,不断凸显着其独特的语言优势与鲜明的艺术形象。优秀的电影音乐是一部影片的灵魂,它将观众从现实时空引渡至影片的艺术时空当中,并引导着他们进入影片的叙事逻辑,或直接或间接阐明观点,使观众获得的审美体验完整而深入。
[参考文献]
[1] 魏潇潇.影视音乐的艺术魅力[J].电影文学,2009(20).
[2] 章绍同.电影音乐的双重特征[J].电影艺术,1993(01).
[3] 孙皓.电影音乐大师及其名作[J].音乐世界,2001(1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