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
摘要: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一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关注的大问题,但是碍于其复杂性、深刻性等原因,其在大众中的普及与传播情况一直不是很乐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打开了一扇大门。本文通过探究新媒体作为百姓媒体的本质,加上对传统文化特点的分析,得出了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促进作用的结论,新媒体的平台性质、其跨越时空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在其平台上表达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料的易得性都使得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推进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我国传统文化更是整个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但是却一直受制于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不能进行理想的传播与传承。那么新媒体作为当下一种影响力巨大的媒体能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呢?为此,本文将探究新媒体的本质及传统文化特点,从而找出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的优势。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媒体本质探究
所谓“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相对而言,是以网络传播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网络媒体、手机中客户端等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因此,归根结底,它是一种传播介质和传播手段。
就像麦克卢汉曾经说的那样,每一次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都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关系的变革。新媒体就是如此,首先,他消解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地域的差异,带来了跨区域的传播;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人的阶层在新媒体时代也被消解,在新媒体环境中,每个“发声”的个体都是平等的,也因此它摆脱了许多现实生活的束缚,变成了公众讨论问题、发表言论的集散地;再有,它还消解时间,一方面来讲,既没有传统媒体的固定信息生产周期,也不存在信息转瞬即逝的担忧,无论多么久远的信息或是多么新鲜的信息,都能在瞬间呈现,另一方面来讲,传播不受自然条件等限制,只要拥有网络就能做到即时传送与接收。
在当下社会,几乎每个使用网络、发表言论的人都可称之为新媒体人,也就是说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生产成本低、信息传播成本也低;此外,公众参与愿望被充分的满足,只要愿意,随时可以留下自己的言论,并形成讨论,这就将以往的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参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媒体环境就是民众大型的跨越时空、阶层等外在条件限制的意见交汇市场。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根据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1]。归根结底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期以来的各种习俗的积淀,而传统文化则就是文化经长期的汇集演化而形成的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内核,也因此才说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由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导致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系统性和复杂性。传统文化的形成是历史沉淀和积累的结果,传统文化下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但同时这种联系却并不是无序化的存在,而是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在其中。比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艺术作品直接受其信仰和习俗的影响。西方国家信仰基督教、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东南亚国家信仰佛教,比较三者的艺术作品,无论是音乐、绘画或是文学作品,都深深的印刻着宗教的烙印,当然,信仰同一宗教的不同国家艺术作品还相互间有差异,这就受到当地生活居民自古以来由于地形、气候等特定自然环境形成的特定生活习俗有关。
具体到我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自有人类文明开始,直至现在,华夏文明没有过断裂,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曾历经辉煌,但却都在历史上烟消云散。
2.内容上的博大精深。时间的积累必然带来内容上的厚重,中华文化涉及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知识、文学艺术、哲学、建筑、科学技术等,都被包含其中。
3.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在中国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下逐渐积淀下来形成,并渐渐以“中国风”的特色为世界所认可,成为世界民族文化中一个瑰宝。
4.兼收并蓄。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它不同于其他文化,具有封闭性,它是一个最为开放包容的系统。首先说中国本土的民族就有56个之多,但是这56个民族并不相互冲突,而是可以和谐的生活;其次说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历史上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在中国都未被排挤,在中国兼收并蓄的文化里都找到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5.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是崇尚和谐礼仪的,无论是历代知识学者还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无不把和平统一作为其统治的最高境界,一种崇尚和平的文化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因而也必然会聚集起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