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网线损管理中应用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3 14:5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劲
分享到:

 

  【摘要】现今的许多供电系统中,有很大一部分电能是在传输过程中损耗掉的,对于我国人均用电量缺乏的情况来说,电力供应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无异于是更加剧了电能的匮乏。而要将供电过程中电能损耗降到最低,就需要从电网的线损管理入手。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角度,对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字】地理信息系统;配电网线损;线损管理

  由于配电网络线路本身的牵设不合理以及电网设备的落后和电能用户的违法用电影响,许多地方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电能损耗问题,配电网中的线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一定的完善管理条件之前,通常配电网的线损是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的,电能的损耗量可以得到大幅度的降低。现在配电网线损情况严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导致了许多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就流失了。

  一、配电网线损概况与主要问题

  配电网的线损也就是供电网络系统在供电过程中发生的电能损耗,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供电线路上发生的损耗。在我国许多地方的供电系统中,线损情况十分严重,甚至占据了配电网络的供电总量中相当大一部分的比值。如果用公式表示供电过程中配电网线损与供电总量以及实际供电量之间的关系的话,则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关系式:

  供电总量=实际供电量+配电网线损量

  从式中可以看出,配电网的线损电量越多,对于供电系统来说,就是越大的电能浪费。因此,控制配电网线损量,是提高电能供应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当今的配电网络中,主要存在的线损过高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输电线路中电流过大引起的多余线损

  这类情况下的线损占据了线损总电量非常大一部分的比值,是主要线损类型。同时,由输电电流过大引起的线损也是可控的,经常可以作为改善配电网线损情况的切入点,是配电网的供电效率大小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比如说输电铜导线以及变压器绕组等部位形成的线损,在很多配电网中就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值。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最主要是输电导线的材料太差,达不到高压输电的导电系数要求,或者是变压器规格过于落后,电流通过变压器时造成电能损耗。

  (二)固定输电电压引起的多余线损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供电系统中,由输电电压所影响的配电网线损是固定的,因为一般统一供电系统中的供电电压是固定不变的。目前配电网中存在的这类损耗问题主要是电路元件的基础损耗,占据了线损电量总值的一部分。但这部分的线损相当于基础线损,大多数时候是很难避免的。

  (三)其他因素引起配电网多余线损

  该类型的线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通常也是最难控制的一类线损。特别是在一些供电系统管理不完善的地方,线损监控的疏漏、电网线路的漏电、电网用户的违法窃电等情况的发生都会造成多余的电能损失。目前一些不完善的供电管理系统中,就会存在着许多用户违法用电的行为,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电网选择类型

  地理信息系统是将计算机科学与地理学等相关的多种学科相综合的一种新兴技术,能够通过数据处理与建模的方式用于许多产业领域的直接图形表达,是当今各行业发展的有力工具。而要解决目前电网系统中存在的线损过高的问题,达到有效降低线损的目的,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配网线损管理中是一种非常值得探究的方法。而地理信息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主要是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