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我国农村老年人自杀问题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7-03 15:5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罗荣
分享到: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问题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村的老年人问题更受人们关注。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医疗水平、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令人担忧。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致使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不高,也严重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实现老有所养,建立与健全养老保障体制,给农村老人以安定感,成为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迫切任务。文章就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现况、自杀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老年人存在问题的建议与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自杀;老年人

  一、相关概念及自杀理论

  (一)相关概念

  自杀的界定:Hipple Cimbolic 于1979 年提出,自杀行为是指一个人有清楚意图要以某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非意外事件),而该行为成功的达到目的。在社会学研究中自杀不仅被当作一种个人行为,更将它放置于整个社会之中,把一个特定社会在一段特定时间里所发生的自杀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二)相关理论

  1.利己型自杀:利己型自杀与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这类自杀的社会原因在于社会整合程度较低,那些盛行个人主义、个人和社会相疏离的群体和社区自杀率一般都比较高。在一个群体意识薄弱的群体或社会中,个人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私利和兴趣,这种无限制的利己主义极可能导致严重的个人不满,并使得其中一部分人选择以自杀的方式脱离社会。涂尔干从宗教信仰、社会组织和政治生活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验证。统计资料证实,未婚者或鳏寡者与已婚者相比、已婚无孩者与有孩者相比,均具有较高的自杀率。这是因为婚姻生活尤其是因孩子的出现而产生的家庭生活加强了人们相互之间联系的纽带,从而降低了利己型自杀出现的可能。同样,当一个社会处于动荡和对外战争时,集体情感得到了加强,也会抑制利己型自杀的动机,从而降低自杀率。这类自杀的社会心理特点是冷漠和抑郁。

  2.利他型自杀:与利己型自杀相反,利他型自杀是由于社会整合过于强烈导致。此时,高度的社会整合使得个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压抑,个人的权利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他们被期待完全服从群体的需要和利益,个体的生命因而也受到轻视,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们人的。他所谓的利他型自杀实际上包括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是义务性自杀,即群体的规范要求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典型事例例如美国人民圣殿教的集体自杀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空军所谓“神风敢死队”;第二种是负疚性自杀,它发生在群体规范所要求实现的任务难以完成的时候,如果执行者对于群体和任务的认同十分强烈,当事人可能选择自杀作为避免蒙受耻辱的方式。利他型自杀主要存在于集体意识强烈的低级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军队中,涂尔干以欧洲军队为例说明利他型自杀。

  3.失范型自杀:由社会混乱所导致,在混乱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失去了规范,增添了痛苦,其主要发生在社会控制瓦解的时候。涂尔干认为,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手段之间的不平衡是一切生物痛苦的根源。动物的生理机制为其欲望划定了界限,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他占有的越多,欲求的就越多,所获得的未能满足需求反而刺激了新的欲望。当社会成员认为这种等级原则合理,自己应处在某一特定阶层中,他就欣然地接受该阶层给予他的限定,欲望与手段也就有了平衡的可能。当社会发生动乱,变迁时,人们失去了种种秩序和规范,欲望与手段不协调,行为混乱而无节制,遂造成种种痛苦,导致自杀率升高。涂尔干把工商业者在经济危机中的自杀现象视为此种类型的例证。

  综上所述,迪尔凯姆在对自杀现象做社会学研究时,通过准确地界定基本概念、确立分析单位和选用测量指标,明确地将自杀由个体层次提升到社会层次,实现了从个人行为到社会事实的转化,然后对自杀这一社会事实与其它社会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种种论证。这样就保证了在特定的研究中方法论、研究方法和具体技术之间的协调一致,其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就分别具有了极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自杀论》也因此而成为实证主义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光辉范例,其研究思想和艺术更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启示。

  二、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老年人生活状况是养老保障制度建立的基础、现实条件、重要的参考要素,也是保障效果最直接的衡量标准之一。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也会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收入少,来源主要靠自己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农村老年人传统的供养方式也发生着转变,家庭结构正在从传统大家庭逐渐向核心家庭转变,毕业论文格式父母与子女逐渐分居;传统的“孝道”观念逐渐弱化,农村老年人地位显著下降;子女本身负担重,有的常年在外打工,子女供给老年人经济、情感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逐渐减少。调查显示,子女虽然对父母在经济上有一定支持,但支持力度大都不,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自己的农耕收入。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由于他们的体力不如从前,劳动效率降低,收入减少,而且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另一方面由于为了供养子女,他们通常花完所有积蓄。而且受物价的波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实际经济能力、购买能力和可支付能力相对很低。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和养老的需要。

  (二)物质生活水平不高

  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少,直接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饮食方面,老年人的饭菜一般以自家菜园可获得的菜和腌制的咸菜为主;一些老年人动物性食物、水果、牛奶等食品的摄入量很少,甚至没有,鸡蛋的摄入量亦相对较少;总体来说农村老年人摄取的食物基本能够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但普遍存在着膳食搭配不合理、营养分配不均匀等问题。在衣着方面,老年人的衣服从数量上讲基本够穿,但质地和舒适度相对较差。在居住方面,父母为子女成家,几乎倾其所有,为子女盖上新房,自己年老的时候大都蜗居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老年人的住房条件堪忧;王武林等对644位农村老人调查显示,房屋潮湿和漏雨现象占调查对象的近40.0%,且住房普遍缺少基本的卫生设备,配有洗澡设施的仅9.16%。

  (三)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大都仅停留在物质生活层次上。除了串门聊天、看电视、打牌等外,他们基本没有其他文体活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异常贫乏。一方面由于他们本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缺少娱乐设施。少数条件好的农村虽然也建立了农村老年人图书馆,活动场所等,却也没有能得到很好地利用。

  (四)医疗卫生问题

  1.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患病率在全民中占很大的比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农村老年人年轻时长期从事中强度或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劳累过度,久积成病;二是由于他们本身的保健知识匮乏,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了疾病的发生;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2.农村老年人的就诊率低,医疗服务利用能力不足。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和农村卫生医疗条件的限制。他们小病即忍,无法忍受便去乡村医生随便看看,只有在疾病发展到相当严重阶段,他们才会选择相对到正规的医院就诊,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时机,使病情发展恶化。老年人医疗费用对他们的生活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已有多年,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国内学者的一些调查显示,一些地区老年人合作医疗知晓率、参与率不高,医疗费大多由自己承担。

  (五)心理卫生问题突出

  研究表明,70%~80%的老年人所患疾病均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有其复杂的社

  会心理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认知功能有障碍、生活方式缺乏科学性、社会地位偏低、生活条件艰苦、对健康缺乏正确认识、随儿不随女的陈旧传统养老观念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