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失独群体的社区保障
【摘 要】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失独群体保障方面存在明显缺位,而社区在为弱势群体提供社区保障与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文章在对社区保障内涵进行界定和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发展失独群体社区保障的路径。
【关键词】失独群体;社区保障;服务保障;路径选择
一、社区保障的内涵
社区保障是社区组织为了满足其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不断提高其居民生活水平,落实政府交办的各项社会保障业务,并向居民提供生活保障与服务的区域性补助保障形式。社区保障的供给主体、目的和对象等三个要素构成了社区保障概念的核心内涵,它们是区别其他社会保障形式的主要指标。在社区保障概念里,社区群体为社区保障的供给主体,社区居民为社区保障的对象,保障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和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为社区保障的目的。明确了这三点,就能准确地将社区保障与政府保障、单位保障、民间组织保障区别开来。
二、发展失独群体社区保障的必要性
(一)减轻社会保障支出给国家和用人单位带来的负担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用人单位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集方式单一。这一方面使得社会保障资金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相对单一的资金筹集方式还会加重国家财政和用人单位的负担。而社区保障是建立在社区自助能力范围之内的生活保障措施,能充分调动社区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保障项目。发展失独群体的社区保障,其资金筹集方式能更加灵活和多元化,除了政府财政的支持之外,还可以通过向社会募集、慈善捐款、举办社区企业、个人自愿缴纳等方式筹集,可以有效减轻国家和用人单位再社会保障开支上的压力,更好地保障失独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二)弥补社会保障在保障范围和程度上的不足
中国的社会保障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上,过于偏重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且覆盖面较窄,在服务保障方面存在明显欠缺。对失独群体而言,现有的对“失独”家庭帮扶措施和形式有限,政策还不完善,保障范围不够,保障程度仍然不高。而作为国家社会保障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社区保障,除涵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内容外,还包括社区服务保障方面的内容。发展失独群体的社区保障,可以拓展保障范围和内容,增加社会保障中没有涉及的但对失独群体而言又十分需要的保障项目,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工定期上门服务等,弥补社会保障范围和程度上的不足。
三、构建失独群体社区保障的路径选择
(一)引导社区成为社区保障的实施主体
积极引导社区成为社区保障的实施主体。我国当今社区依然是“政府主导型社区”,其特征是政府部门介入并领导社区的具体事务,社区组织发育不良,居民参与程度低,社区自主性受到抑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对失独群体的保障功能,政府应合理定位自身责任,将社区自主权和管理职责归还给社区,社区理应成为社区保障的实施主体。只有这样,社区才能发挥自身的主动进取精神,有针对性地依据社区现实需要设计保障项目,吸引专门人才、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向社区流动,为失独群体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合理开发社区资源,灵活设置保障项目
社区保障对社区的资源具有依赖性。一般来说,社区经济越发达,就越有实力扩展社区保障项目、北大核心期刊提升社区福利水平。社区保障依赖一定的物力和人力条件,社区公共设施越完善,社区工作者素质越高,社区保障项目和服务质量就越高。社区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合理开发社区资源。
此外,社区保障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保障需求多样化的特点。社区中的一些具体项目的实施可以脱离社会保障而开展,根据社区经济和资源集聚状况,自行增减保障项目、选择合理的保障方式。在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或尚未健全的地方,社区保障可以发挥其替代作用,如面向失独群体的志愿者服务、为失独群体提供聚会座谈的场地等设施,这些显然无法通过调整面向全社会的社会保障项目来提供,只能通过发展社区保障来满足其需求。
(三)更加注重失独群体的服务保障
社区在失独群体的保障方面主要承担服务保障的责任。政府的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固然重要,但对于失独群体而言,他们更需要通过社区服务来满足其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而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因此,社区应在为失独群体提供政府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提供服务保障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服务。比如,建立失独群体“一对一”帮扶制度,为失独群体进行日常照料和精神抚慰;建立心理救助机制,为失独群体提供心理疏导;完善各种养老和医疗设施,为失独老人提供多样化选择等等。
(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保障中的作用
社会组织介入社区的社会保障,不仅可以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达到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目的,而且可以极大拓展社区保障的内容,对于社区保障建设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与政府部门相比,诸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之类的社会组织,能够为失独群体等弱势人群提供更切实、更人性化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服务。因此,发展失独群体的社区保障,不能忽略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应对其进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其参与到社区保障事业中来。只有让更多的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进来,社区保障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文臣,陈树文.社区保障功能的再认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1).
[2] 夏学銮.中国社区建设理论政策实践[M].北京:文联出版社,2001.
[3] 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