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而他们的城市融入问题也关切到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入手,介绍了城市融入,归纳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最终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策略可以采用的策略,即以完善社区工作为手段,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融入 社区工作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要求“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据统计,当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约为1.3亿人,每年新增约600—800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 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体,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在进城务工的过程中面临种种问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 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城市融入问题的定义
1、新生代农民工及其特点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农民工数量在迅速增长。而当今的农民工内部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分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出现了与80年代初期进入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特点,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研究”课题组的调研分析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2)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3)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
2、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城市融入是移民社会融入的具体表现,社会融入的概念比较宽泛,具有多重概念。从移民社会融入的角度出发,所谓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确立经济地位,适应城市社会互动规范,并获取市民身份、享受市民待遇,最终实现在城市舒适生活的融入过程。
就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来说,主要可以分为新生代农民工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心理层面等四个维度的城市融入进行架构:经济融入是最基本的融入,是新生代农民工确立在城市地位的前提条件,具体体现在职业融合、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居住条件等方面;社会融入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习得市民的生活方式和获得城市社会支持网络。体现在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休闲娱乐方式、获取工作的方式、维权方式、参加社会组织情况等;制度融入标志着新生代农民工结构融入的完成,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城市社会管理、享有城市社会公共服务、参与城市政治;文化、心理融入是最终的融入过程,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核融入。该融入进城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文化、具有较满意的感情生活、较高的城市认同感,并获得心理舒适的城市生活。
二、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
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度依旧很低。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农民工进城受到不公平的社会待遇,城市对农民工来说实际上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新生代农民工依旧在经历这样的遭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工作适应、人际适应等都处于中等水平,而生活处于较低水平。他们虽然进了城,但并没有在城市“生根”,新生代农民工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圈,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隔离。其他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仅仅处于市民化过程中的中间阶段,距离实现城市融入还有很长一段路,目前仍面临很多障碍。有学者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从而形成了“游民化”的社会认同尴尬境地。总之,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制度融入、文化心理融入等四个维度上的融入状况均较差,他们在城市中处于一种综合困境中。
2、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因素
(1)户籍管理制度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最大障碍
户籍管理制度是农民流动的最大制度成本和城市融入的最大障碍。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城市各类制度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制度性障碍。城市农民工虽然通过职业非农化的过程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转换,但从身份上看,他们依然是农民,享受不到城乡一致的政策待遇。
(2)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难,就业保障不到位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就业竞争压力巨大,不仅要和老一代农民工竞争岗位,还要和大学生群体来竞争就业岗位。从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来看,主要以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为主,在从事脏、累、重及危险性高的工作同时,其工资收入并不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不到位:一是就业促进与服务制度缺失,新生代农民工通往城市的就业岗位缺乏有序引导。二是就业保护缺乏。三是失业保险保障缺位。
(3)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缺位
政府规定的农民工应该享受的相关待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其中既有用工企业的原因,也有农民工自身及务工流动性特点等原因。一些城市的公共服务部门也尚未把农民工纳入进来,使他们不能像本地的市民那样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必要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
还有其他诸如对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健全的培训体系,以及农民工自身的一些因素也阻碍着他们的城市融入进度和质量。
三、 完善社区工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制度性因素是的制约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但由于中国改革的渐进性策略和社会结构大大滞后于经济结构的客观背景,短期内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相关的制度安排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约难以有根本性、实质性的改变,而约1亿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在城”和农村新增劳动力继续“进城”也是不可逆转的现实和趋势。因此,可以从改变结构性因素入手,在一定时空中运用规则和资源,推动相关的制度创新,并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发挥自身优势。笔者认为,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纳入社区工作中,完善和创新社区工作,是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的一条路径。
(一) 社区及社区工作介入策略的优势
社区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第一场所,人们参与社会生活首先要从社区开始,新生代农民工每天生活的社区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场域,政府应当充分重视“接受社区”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重要作用。而社区工作包含了人们在城市中生活所遇到的问题的方方面面,从医疗、卫生、教育到社会保障、失业、养老等一系列问题,社区工作的介入都将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被纳入到一定组织和体系中去,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在不公平的制度架构一时难以破除的情况下,社区工作的介入可以优先推动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城市融入,使他们能够在城市扎根生活;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存权得以稳定,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表达权会进一步得到体现,从而在城市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互动中,去找到制度障碍的突破口,最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在心理层面的城市融入,真正成为城市市民。
(二) 完善社区工作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1、把农民工聚居区纳入城市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体制
据统计,在各城市的农民工有一个多亿,每年的流动人口是1•4亿。由于业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以及经济因素等原因,他们只能居住在地价和房租较低的郊区或“城中村”,有的城市形成了面积庞大的棚户区。把农民工聚居区纳入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应给予他们平等的国民待遇,对遇到困难的农民工要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帮助。政府要加大对这类社区的投入,把社区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
以户籍制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固化了城乡身份分野,在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应切实改变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利益出发,把为他们服务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在将农民工聚居区纳入社区建设的同时,我们可以在街道办事处建立一个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各个社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做到属地化管理。
2、社区协助建立农民工工会,增强其社会公平地位及劳力竞争性
农民工工会可以沟通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合理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社区服务当中来,增加了与市民的互动,让市民真正了解他们、认同他们。以组织化的形式号召他们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使他们分散的参与意愿得到实现,资源整合的结果是使社区公益事业得到发展,让市民感受到他们是可以对社区有所贡献的,最终促使市民接纳他们。
在农民工政治意愿通过相应组织得以整合和表达的同时,农民工工会组织可以帮助其增加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性。目前,教育、劳动、扶贫、农业等部门均有培训资金,但使用分散、缺乏统筹;培训补贴上,基层急需的设备和师资经费全靠地方政府自筹,而劳务输出大县往往是财力紧张、投入不足,导致培训结果与实际企业需求差距较大。因此,政府要充分利用城市社区这一组织平台,整合城市社区现有培训资源和渠道,着力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3、完善社区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较为薄弱,新生代农民工农村社保的参保率也较低,现行的社会保障实行的是区域统筹,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发生流动时各种社会保险的衔接。由于其就业具有不稳定性,流动性较强,务工时间不连续,经常中断社会保险的缴纳。因此他们是一个严重缺乏社会保障的群体。考虑以社区为依托,将他们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和再就业体系中,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城市建设者一分子的农民工理应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将其纳入社区的管理体制必然要求在社区保障等方面考虑他们的利益。可以为他们申请公共援助计划,同时,加强对社区用人单位的监管,改革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保证他们的参保率。
社区的公共服务对象也应扩大至包含新生代农民工,使其享受到和城市市民一样的居住待遇和条件。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特殊性,社区工作者也应注意加强服务意识,鼓励新生代农民工挖掘自身优势、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着重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四、 结束语
帮助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对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完善社区工作以帮助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这一策略。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还需要社会对方资源的利用,希望以社区工作的完善这一策略为入手点,充分开发利用多方优势,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陵东.结构性制约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自致路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1)
[2] 邓秀华、丁少洪.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与城市和谐社区建设[J].青年探索,2010,(3)
[3] 王佃利、刘保军、楼苏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框架建构与调研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1,(2)
[4] 张铁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解决路径初探[J].福州党校学报,2010,(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