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SDS和SDBS强化污泥水解的实验研究(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2-06 13:5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吴正松等
分享到:

 

  2.3对污泥溶解性糖类、蛋白质的影响

  反应8h后,污泥中溶解性糖类、蛋白质随SDS、SDBS的投加量的变化如图4、5所示。

  图4溶解性蛋白质随SDS和SDBS投加量的变化

  从图4、5中可以看出,在SDBS投加量为0~150mg/gdw的范围内,溶解性糖类含量由3.54mg/L增加到95.56mg/L,而溶解性蛋白质含量也由11.72mg/L增加到706.30mg/L。在SDS投加量0~150mg/gdw的范围内,溶解性糖类含量由3.54mg/L增加到64.20mg/L,而溶解性蛋白质含量也由11.72mg/L增加到541.08mg/L。SDS及SDBS的加入均极大的促进了剩余污泥中糖类和蛋白质的溶解,大量增加的溶解性糖类和蛋白质为

  图5溶解性糖类随SDS和SDBS投加量的变化

  产酸菌提供了丰富的发酵底物。且二者的浓度都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近似呈现线性增加。Jiang[13]等人对这种线性关系建立了一阶线性数学模型,并通过线性拟合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求证。运用Jiang等人的模型,通过Origin8.0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模型参数值及相关系数平方,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模型的相关系数平方R2均在0.98以上,模型相关程度较好,线性关系较为明显。

  大量研究表明,污泥当中的组分主要被包裹在胞外聚合物(EPS)中,而EPS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和蛋白质[14]。污泥中溶解性糖类和蛋白质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附着于污泥表面的大分子有机物在SDS及SDBS的表面作用下加速溶解的结果,另一方面,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变污泥的絮体形态,引发污泥絮体皂化从而减小污泥的絮体尺寸[15],污泥网状絮体结构的破坏也使得污泥絮体内部更多的多糖和蛋白质被释放出来[13],同时也使包埋于EPS中的微生物自身产生的胞外酶得到释放,从而激活了更多内源性酶,进一步加速了水解过程[16]。

  从处理效果来看,投加SDBS对污泥水解效率的提高要相对优于投加SDS。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当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高于临界束胶浓度(cmc)时,表面活性剂能使难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表观溶解度明显大于它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其实质就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溶入表面活性剂的胶团中。一般来说,cmc越小,胶团聚集数越大,越利于增溶作用。根据相关资料,25℃时SDS的cmc值为2.4×10-2mol/L,而SDBS的cmc仅为16×10-3mol/L。由于SDBS的cmc值相对较低,故增溶作用也相对较强[17]。

  2.4对污泥中氨氮含量的影响

  反应8h后,污泥中氨氮含量随SDS、SDBS的投加量的变化如图6所示。

  图6氨氮浓度随SDS和SDBS投加量的变化

  从图6中可以看到,加入2种表面活性剂预处理8h时后,氨氮浓度都大幅度增高,且对于同一种表面活性剂而言,投加剂量越大,氨氮含量越高,但达到一定投加量后升高幅度并不明显。氨氮含量分别从初始时的4.21mg/L增加到130.33mg/L(SDBS)和102.74mg/L(SDS)。

  氨氮含量的升高说明在蛋白质不断溶出的同时,蛋白质的进一步分解反应也在进行。可溶性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不断水解,生成二肽、多肽、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水解成低分子有机酸、氨及二氧化碳,因此氨氮浓度也随之增大。由于较高投加量下的反应底物,即可溶性蛋白质较多,所以氨氮含量也相应较多。但由于该水解过程主要为酶促反应过程,而上一级反应主要受到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作用影响,所以在酶浓度处于一定范围的情况下,氨氮浓度并未随着底物的线性升高而呈现出相应的线型变化,而是在高投加量下增幅变缓。

  2.5对污泥中VFA含量的影响

  反应8h后,污泥中VFA含量随SDS、SDBS的投加量的变化如图7所示。

  图7VFA浓度随SDS和SDBS投加量的变化

  从图7中可以看出,VF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氨氮基本类似,两组实验中VFA浓度都随着表面活性剂投加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在高投加量下增幅不明显。初始时VFA浓度为21.27mg/L,当表面活性剂投加量为150mg/gdw时,两者的VFA浓度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58.30mg/L和283.12mg/L。

  溶解性的多糖和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体外被微生物产生的水解酶进一步水解为低分子量的有机物。这一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水解产物足够小,以至于可以被微生物细胞直接吸收同化。被微生物吸收的有机物进入酸化发酵阶段,最终被转化为脂肪酸。因此,表面活性剂可以用来提高污泥的水解速率,为产酸菌提供更多的发酵底物,从而大幅度地提高VFA的量。

  3结论

  1)在污泥中投加不同剂量的表面活性剂SDS及SDBS后,污泥水解效果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初始时投加剂量越大,水解效果越好,但50mg/gdw以后增幅不明显。

  2)加入表面活性剂预处理后,污泥中的溶解性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均随两种表面活性剂投加量而近似线性上升。SDBS预处理组溶解性糖类和蛋白质由初始时的3.54mg/L和11.72mg/L最高上升到95.56mg/L和706.30mg/L。SDS预处理组溶解性糖类和蛋白质由初始时的3.54mg/L和11.72mg/L最高上升到64.20mg/L和541.08mg/L。

  3)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污泥中SCD、氨氮及VFA浓度显著升高,且投加量越大,浓度越高,但高投加量下增幅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WilsonCA,NovakJT.Hydrolysisofmacromolecularcomponentsofprimaryandsecondarywastewatersludgebythermalhydrolyticpretreatment[J].WaterRes.2009,43(18):44894498.

  [2]何强,唐川东,胡学斌,等.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中试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33(S1):68.

  HeQ,TangCD,HuXB,etal.Pilotscaleresearchstudyonsludgethickeninganddigestionintegratedreactor[J].JournalofCivil,Architectural&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011,33(S1):68.

  [3]ChangTC,YouSJ,RahulAD,etal.Ultrasoundpretreatmentstepforperformanceenhancementinanaerobicsludgedigestionprocess[J].JournaloftheTaiwanInstituteofChemicalEngineers,2011,42(5):801808.

  [4]SerkanS,MehmetFS.Sonothermalpretreatmentofwasteactivatedsludgebeforeanaerobicdigestion[J].UltrasonicsSonochemistry,2013,20(1):587594.

  [5]AppelsL,BaeyensJ,DegrèveJ,etal.Principlesandpotentialoftheanaerobicdigestionofwasteactivatedsludge[J].ProgressinEnergyandCombustionScience,2008,34(6):755781.

  [6]XuGH,ChenSH,ShiJW,etal.Combinationtreatmentofultrasoundandozoneforimprovingsolubilizationandanaerobicbiodegradabilityofwasteactivatedsludge[J].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2010,180(1/2/3):34034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