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玉高 柴骥程 姚玉洁
总结近年来我国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尴尬局面,期货专家、业内人士表示,目标过分暴露是“中国需求”被国际贸易商和原料商炒作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避免在国际市场中被国际资本和原料贸易商牵着鼻子走,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学会在国际市场上顺势而为,在市场交易中获得较为有利的地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在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之际,这本是我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有利时机。然而,当我国通过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引领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国际贸易商和供应商却刻意放大“中国需求”要素,不断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中国需求”拉升大宗商品价格
据多方了解,除美元走软之外,“中国需求”是今年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重要因素。
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长三角几个海关的数据显示,2009年年初以来,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与进口价格不断走高,远远高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节奏。到去年年底,沪铜价格上涨2倍,沪锌价格上涨近1倍;铜进口价上涨50%左右。
湘财祈年期货首席经济师刘仲元认为,自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业内在年初时都预测全年会保持一个相对疲软的行情,可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大宗工业原材料商品都走出一个强势的行情。
谈起今年铁矿石的价格,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表示,本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调整铁矿石价格的最好机会,可同人不但放弃了这样的机会,而且还将铁矿石价格从谷底拉了上来。
南京钢铁联合公司董事长杨思明表示,正当全球其他国家钢铁企业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沼时,我国钢铁企业尤其是小钢企却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拉动下,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这直接带动了整个国际市场对铁矿石的需求量。
与铁矿石一样,我国有色金属和原油进口量也保持了比较强劲的态势。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口均进口原油约400万桶,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9年上半年全国进口铜188.7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上升达130.7%。
“中国需求”被刻意放大
让业内人士难以接受的是,中国需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要远远高于中国可以自给自足的大宗商品。刘仲元介绍,最明显的就是有色金属行业,铜、锌2009年以来的期货价格上涨幅度在100%~200%之间,而铝的期货价格上涨幅度只有25%左右;钢材价格的水平甚至与上世纪90年代末差不多。铜和锌都是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而铝与钢材则是中国盛产的。
刘仲元表示,需求决定价格,这本无可厚非。但目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却有这样的怪现象,“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这是很不正常的。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需求”被国际贸易商和原料商刻意放大并炒作了。
很多专家与业内人士都提及到2004年中美大豆交易的例子,普遍认为这是“中国需求”被国外炒作的典型案例。
当年,我国企业到美国收购大豆,就在这一敏感时刻,美国农业部发出了预测报告,表示今年美国大豆会减产。一边是中国大量的需求,一边是大豆的产量减少,这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一路飙升,直至创下了30年内的最高。可当中国企业以高价拿下大批定单后,美国大豆却出现了丰收局面,大豆价格急剧下跌。国内大部分企业在价格高位进口了大量大豆,最终损失惨重,多数企业减产或停产。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俞宁表示,国际金融危机本来是铁矿石进口价格大幅下跌的良机,但我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一发布,国际上就开始炒作“中国需求”,大量铁矿石纷拥至中国,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量,铁矿石进口价格也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令人不解的是,国内的一些贸易商也趁机进口大量铁矿石,哄抬价格,最终让国外贸易商和原料商获取了大量的利润。
目标过分暴露是炒作的重要原因
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经常陷于被动局面,主要是因为“我们想做什么,别人都一清二楚”。
多年从事铜材贸易的王盛元说,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使得国内外贸易商一下子活跃起来,因为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旦启动,再差的贸易环境也会扭转过来。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经济恢复急需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
张琳、杨思明、刘仲元等人建议我国应着重采取三方面措施改变目前在国际市场中的不利局面。
一是在国际交易中不要过早暴露自己的目的,国家相关的产业规划,也可分季度发布,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当国家计划增加某一资源的战略储备时,应着重发挥企业的作用,尽量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配置资源。
二是国家要通过行业协会将相关行业内的企业集中起来,抱团到国际市场上实施采购行为。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始终难以占据主动的地位,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国内钢企与贸易商一般都单兵作战。去除美元走低的影响,在国际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各个行业本可顺应大势,到国际市场上进行集体谈判,从而以较低的价格购进国内急需的资源产品。
三是国家有关部门或相关行业主管一定要及时掌握国内企业进口大宗商品的总体情况,一旦出现进口过剩或进口价格过高的局面,就要及时将这一信息向海内外发布,以回应那些依靠炒作“中国因素”而获取巨额利润的贸易商。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制止国内某些贸易商恶意参与炒作的行径。
用“中国因素”影响“中国价格”
我国是资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些资源的出口大国。与“大国”地位不相符合的是,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定价中声音却不够“洪亮”。专家认为,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我国议价能力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定价机制,因此必须大力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
我国是最大的铜和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世界金属统计》显示,我国铜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从1990年7%上升至2008年达28%;我国年进口铁矿石量从1979年的738万吨,迅速增长到目前的4亿多吨;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铝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1/3。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石油、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用量不断提升。据海关统计,今年前6个月累计,全国铁矿石进口同比增长29.3%,煤炭、铜、铝、锌等进口量更是成倍增长。进入2季度以后,石油、橡胶进口增幅也达到了两位数。
巴克莱资本的分析师指出,中国进口采购急剧减少是金属价格最大的风险,但目前尚无此迹象。与我国在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在国际市场定价中话语权显得太少。刘仲元表示,尽管目前国际资源市场上“卖方”市场的状况还很难改变,但是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还是可以在国际交易中,灵活运用
“需求”因素,积极争取在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主导权。
刘仲元建议,我国企业在购买大宗商品时要“抱团出海”,采用集体订单的形式,加大自己的议价权;我国政府则要甘当“幕后英雄”,让行业协会与企业冲在最前面,进行价格谈判,政府做好政策服务,适时抛出国家筹码;尽快花大力气建立起国内和海外的商业营销网格体系,掌握营销渠道的自主性,逐步减轻以致最终消除对西方营销体系与渠道的依赖。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专家陈克新表示,事实上,在国际大背景不景气的情况下,正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所导致的较多购买,才拯救了一度陷入疲软困境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避免了崩溃前景。
刘仲元认为,国际卖家一边在渲染“中国需求”的“可怕”,一边在与中国的交易中大把“吸金”,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在舆论引导上,我国应适度宣传自身对国际市场所做的贡献,改变中国在国际定价中的弱势形象。同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发布有关大宗商品的饱和信息,让企业在购进资源的过程中占据一定的主导权。
让“中国需求”接轨世界
“期货市场的最大作用是价格发现,就好比气象预报一样,它能将市场实际需求与市场预期及时反映到期货市场的平台上,从而引导整个资源的配置。”上海期货交易所张宏民介绍,上海期货交易所已被认可为全球铜期货三大定价中心之一,其期铜价格不仅成为我国铜生产、消费、流通企业进行现货销售、原料采购和贸易流通的定价基准,也成为国际铜行业企业定价的基准。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期货交易市场发展还远远不够。目前,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基本上掌握在几大期货交易所手里,国际石油价格的确定主要由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期货价格决定,国际农产品价格主要以美国芝加哥期货价格作为参考,国际金属价格主要参照英国伦敦期货价格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价格。与此同时,由于外国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或预测我国的库存状况及采购时间、品种和数量,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炒作,抬高价格,赚取巨额价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张军生建议,我国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完善期货市场。一是尽快丰富期货市场的品种,建立与国际期货市场完全对应的期货品种;二是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相关规范的制定,在完善对期货市场的管理同时,让更多的国内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来发现价格、规避风险。“完善的期货市场可以将国内的需求信息迅速传递到国际市场上,从而让‘中国因素’接轨世界,在国际定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张宏民说。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9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美元的持续走软,由于人民币与美元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美元走软使得我国企业在购进大宗商品时,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
刘仲元表示,美元的走软与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给人民币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形成输入型通胀。之所以会如此被动,除美国本身的经济实力外,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太紧也是很关键的原因。要想摆脱这一被动的局面,我国应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同样有助于减低我国输入型通胀的风险。
不少专家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令美元信任危机大幅上升,为人民币摆脱美元依赖,进一步国际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刘仲元认为,2009以来出现的美元大幅无序波动,巨额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以及美元大量投放所诱发的未来大幅贬值预期,令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可能考虑进行储备资产多元化,在储备中加入其他更具有保值、升值潜力的币种。基于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的普遍乐观预期,加上我国所保留的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未来人民币仍将总体保持升值大趋势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致看法。
我国可利用这个机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吴念鲁表示,结合我国的现实,人民币国际化可分成三步走:先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及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蒙古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再区域化。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地位,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逐步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即以我国为圆心,不断扩大人民币信任的半径。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