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内部控制探析度分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10 16:3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田林
分享到:

 

  三、内部控制探析程度界定

  为了全面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所面临的影响财务报表发生错报和舞弊的各种风险,首先要明确内部控制究竟应该了解到何种深度,才能满足审计的客观需要。内部控制了解到何种程度取决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是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内部控制设计的目的是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因为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标根据最佳内部控制实务标准预先是知道的,即标准的内部控制是已知的,将企业客观存在的内部控制与最佳内部控制标准实务进行比较,顺理成章就可以得出企业现存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的结论。

  二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控制得到执行是指某项控制存在且被审计单位正在使用。若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却得不到执行,即使内部控制设计得尽善尽美,也是于事无补的;若内部控制设计存在重大缺陷,关键的控制点控制不到位,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是不会考虑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的;倘若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同时也得到执行,若还能得到有效运行,则审计人员可将企业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通过对内部控制探析度目的的分析,不难看出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探析到何种深度和何种程度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目的的实现,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分析才算到位,为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奠定坚实的基础。倘若以上两个目的不能实现,则对内部控制探析的深度和程度缺失,此时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就有失偏颇,不能客观评价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四、内部控制探析度对实质性审计程序的影响

  本文第二部分已论述了控制执行与控制测试的关系,知悉只有在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且得到执行的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对相关控制进行测试,即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当对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后,发现企业现存的内部控制能达到最佳控制实务标准的要求时,审计人员会得出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控制的效果令人满意,企业重大错报风险则评价为低水平,会大大降低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工作量,更有可能以实质性分析程序为主;反之,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同时也得到执行,但通过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后,发觉内部控制的效果不尽人意,审计人员势必会将企业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审计人员就不会再依赖内部控制,势必会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大量采用细节性测试获取相关认定的审计证据,审计的工作量和审计成本也一定会随之增加。

  五、获取内部控制探析度的审计程序

  了解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得到执行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通常实施下列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1)询问被审计单位人员;(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即穿行测试。这些程序可单独或结合使用来获取相关审计证据。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控制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和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应用。

  综上所述,对内部控制探析度进行分析既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所必须的,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进一步审计程序。只有准确把握内部控制探析程度,才能准确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才能最终把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落实到审计实务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应用指南(201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