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研究(3)
总体上,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经由一个“分散”—“大集中,小分散”—“整体分散,优势集中”—“大分散,小集中”—“分散”的发展过程,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在。大集中伴随小分散,大分散包含小集中。集中是自发因素、内生力量,要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必须适当加强分散力量的促进作用,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保障支撑体系,我国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这一发展规律。
构建区域格局演化路径,重点是分清区域发展阶段性特征。迄今为止,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经由了以“山、散、洞”为特征的“分散”布局阶段,继而经历了全国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向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都市圈聚集,并伴随着这些区域内部一体化过程的“大集中,小分散”布局阶段,现阶段“整体分散,优势集中”的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以“五横三纵”城镇化发展为核心,并与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相衔接,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沿此区域发展总体思路演化轨迹,必将实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协调发展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五、结论
区域发展问题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对区域的关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再加之由此而来的区域差距过大、部分城市过度膨胀等都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挑战。国际形势的日渐低迷,也为重新思考区域战略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东、中、西、东北地区均衡、协调发展,以及未来我国区域总体格局的演变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新经济地理学从聚集力和分散力的角度,阐释空间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实际尤其是对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摒弃过度关注核心区域和聚集力的研究传统,本文构建依托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多部门模型,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的分散力,并通过数值模拟清晰地揭示分散均衡成为稳定均衡的状况,为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的演化提供理论支撑。
区域格局的演化取决于聚集力和分散力的权衡,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聚集力和分散力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聚集力和分散力随距离衰减决定了集中与分散两种区域发展形态相互转化的态势,“集中与分散并存,动态演进至全国均衡”,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经由一个“分散”—“大集中,小分散”—“整体分散,优势集中”—“大分散,小集中”—“分散”的发展过程,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在。沿此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化轨迹,分清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最终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广阔愿景。
注释:
(1)此处的东部和西部为抽象区域,和我国现实的东西部地区没有必然关联。
(2)和大部分文献不同,本文的关注焦点在较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因为我们想知道的是不发达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能否对发达地区的服务业具有明显的吸附效应,从而使分散成为核心—边缘结构的稳定均衡。
(3)政策资源表示为提供该项服务必须供给的政策支持,本文主要指财政收入。
(4)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价格为其获得难易程度的重要表征,价格高表示可获得性较差,此时供给小于需求,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不足。
(5)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成为全社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6)政策资源的成本表示使用该政策资源需要支付的价格,本文指税收。
(7)Glaeser(2008)定义的运输成本不仅包括产品的贸易成本,还包括劳动力的转移成本和知识扩散的成本,因而贸易自由度应广泛地理解成产品交易、人员流动以及知识溢出的难易程度。
(8)详见Dao-zhiZeng,XiweiZhu(2011)分析中旅游业部门对工业企业的收入效应。
参考文献:
[1]魏后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变迁——从不平稳发展到相对均衡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8,(5):9-16.
[2]刘乃全,刘学华,赵丽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变——基于改革开放30年时序变动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8,11(11):76-87.
[3]张可云.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背景、内涵与政策走向[C].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2012:11.
[4]Krugman,P..Increasingreturnsandeconomicsgeography[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1,99(3):483-499.
[5]Fujita,M.,Krugman,P.,Venables,A.J.TheSpatialCity:Cities,RegionsandInternationalTrade[M].Cambridge:TheMITPress,2001.
[6]Forslid,R.,G.I.Ottaviano.AnAnalyticallySolvableCore-PeripheryModel[J].JournalofEconomicGeography,2003,3(3):229-240.
[7]安虎森,等.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
[8]Baldwin,R.,P.Martin,G.Ottaviano,GlobalIncomeDivergence,TradeandIndustrialization:TheGeographyofGrowthTake-off[J].JournalofEconomicGrowth,2001,(6):5-37.
[9]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促进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宏观经济研究,2008,(5):7-21.
[10]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制度创新——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J].财贸经济,2009,(2):22-29.
[11]陈雯.空间均衡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2]MichaelPfluger.Asimple,analyticallysolvable,Chamberlinianagglomerationmodel[J].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2004,(34):565-573.
[13]安虎森,颜银根,朴银哲.城市高房价和户籍制度:促进或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中国劳动力流动和收入差距扩大悖论的一个解释[J].世界经济文汇,2011,8(4):41-54.
[14]Helpman,E.TheSizeofRegions[J].TopicsinPublicEconomics:TheoreticalandAppliedAnalysis,1998:33-54.
[15]FlorianV.Eppink.CeesA.Withagen.Spatialpatternsof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amultiregionalgeneralequilibriummodel[J].ResourceandEnergyEconomics,2009,(31):75-88.
[16]VanMarrewijk,C.GeographicalEconomicsandtheRoleofPollutiononLocation[J].TheICFAI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2005,3(2):28-48.
[17]Elbers,C.,C.A.Withagen.EnvironmentalPolicy,PopulationDynamicsandAggloeration[J].ContributionstoEconomicAnalysis&Policy,2004,3(2):3-28.
[18]Martin,P.,G.Ottaviano.GrowingLocations:IndustryinaModelofEndogenousGrowth[J].EuropeanEconomicReview,1999,(43):281-302.
[19]RichardBaldwin,RikardForslid,PhilippeMartin,GianmarcoOttavino,FredericRobert-Nicoud.EconomicGeographyandPublicPolicy[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3.
[20]ToblerW..AcomputermoviesimulatingurbangrowthintheDetroitregion[J].EconomicGeography,1970,46(2):234-240.
[21]孙久文,李爱民.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整体分散,优势集中”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5):70-7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