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对湖南湘西凤凰县德榜村银饰加工市场的调查及思考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16 16:2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冰雁
分享到:

 

  本文通过作者对德榜村,一个完整保留的苗族银饰加工村寨的走访跟观察,具体介绍了德榜村银饰的加工及销售现状。通过对于德榜村银饰销售情况以及对当地婚俗影响现状的近距离观察跟了解,最后针对如何加强民俗保护促进苗族民间工艺的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跟看法。

  德榜村银饰加工及销售市场的现状调查

  德榜村位于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县的柳薄乡,是至今仍完整保留传统的苗族银饰手工制作村寨。目前德榜村202户人家中,除主要务农外兼做银器的户数是6户。由于村寨临近贵州,所以银饰也受贵州消费市场与银饰造型影响。有学者认为,德榜村的银饰与山江镇银饰属于同一系列,却是有别于腊尔山镇的银饰。

  苗族银饰匠师根据苗族群众生产生活和民俗精心设计和制作了每一部位的组件和造型,将格调、韵味融在摇曳的银饰中使之成为一体。德榜村银匠主要打制的银饰有立体龙凤式样单层铃铛辔头、顶饰桐子花钗、凤式样流苏铃铛钗、龙头耳环、龙头三坠耳环、梅花银链、扣环压领实心扁项圈、扣环麻花项圈、八宝花篮型连缀挂饰、连缀针筒下配牙钎、马刀、宝剑、挖耳挂饰、蝴蝶银片、八字如意结银片、蝴蝶扣银腰链、如意结扣子、铃铛扣子。

  在制作方面,凤凰县内苗族自治地区普遍自制银饰,基本是小作坊形式,没有形成产业,不过现在加工基本上是集中在纯苗区:像山江、腊尔山、柳薄乡,禾库,两林乡。德榜村银饰的银料一般有两种进货渠道,一种的从贵州进货,比如凯里、黔东南一块,一种是在柳薄赶集的时候从银料老主顾那里购得。所购买的银料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原银料,即银块。另一种是已经压制好的不同厚度的银片。一般使用较薄的银片压制银扣和零星装饰物,较厚的(比如0.45mm厚度的)打制蝴蝶型双面牌以及较大整块的部件。由于模具一般用改进了的锡质,比较软,适宜造型。所以银料在被打成型的时候,要通过反复加热,逐渐造型,一般制作一个银扣要重复4遍,这样做一方面不会一次压型过度磨损锡质模具,另一方面制作的形象更突出鲜明。同时,德榜村等交通不太便利的小村寨在审美方面,倾向于趋同,而不是求异。每家有自己的制作特点。都有自己的一些固定模板,在纹饰上可能有少许改变。老款受欢迎,款式变化不大,细节随着时间做了很少的改变。一般一件款式和大家一样的银饰会受到欢迎,自己也较为喜欢,这使得德榜村银饰古老的样式得以保存。

  德榜银饰的主要销售方式一般是有人来求购,没有人求购就自己到禾库赶集的街上摆摊子。冬季是德榜村银饰销售旺季,这一点对比凤凰古街是相反的情况。源于德榜村银饰主要需求来源于当地结婚婚礼需要,而农村家庭一般选择农闲的时候安排订婚结婚仪式,定制时会一次性定制一整套,重达150两(即7500g),依照婚俗,女方结婚的时候,要出6、7万的嫁妆;男方要出7、8万彩礼,其中包括150两银块。正是因为遵循传统婚礼的习俗,产生了苗族人对银饰的刚性需求。除开主要供应给结婚形式的银饰,散买比较受欢迎的是项链戒指耳环。赶集之前,如果银匠家里的银饰不够,有时候会赶工制作散卖的小物件以满足村民的需要。

  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继承方法上,由于德榜村的银饰制作手艺一般是世袭传承,所以难以形成产业。银饰一般是由家中长辈指导晚辈做,或者直接有长辈制作。笔者访问了正在制作银饰的龙绍兵的夫人,她告诉我们,在她二十来岁的时候已经跟随父母制作银饰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会跟随长辈制作银饰,一方面做个帮手提高制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承传了传统的银饰打造工艺。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巴黎举行的第25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中,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定义是“民俗是文化团体基于传统创造的全部,通过群体或个人表达出来,被认为是就文化和社会特性反应团体期望的方式;其标准和价值是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流传的。”。

  民俗文化本身具有地域和民族上的局限性。每一种民俗文化的产生都是基于当地人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而形成的。它能直接反应出其传播群体的生活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历史起源,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等。因此,伴随着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改变,传统的民俗文化,作为反应该团体期望的文化现象,在其传播群体主流期望产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面临了存亡危机。

  通过对德榜村银饰作坊的走访跟对银饰品现状的调查,笔者认为,单纯依靠政府来维护,保存,传播传统民俗文化,其力度和方式存在着单一性跟片面性的缺陷,无法在短时间内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而时间,恰恰正是这些传统民俗文化的最大杀手。因此,要推广传统民俗文化首先要打破民俗文化本身的地域跟民族局限性。对于某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可以对其进行全新包装,重新定义它自身的价值跟含义从而树立起它在主流期望中的标志性地位,扩大它的传播群体,进而起到保护作用。

  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政府行政力量为主导,结合社会主流团体价值取向的现状,对传统民俗文化本身的价值挖掘跟保护才是民间工艺传承的有效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鲍丽丽,方艳.谈民俗文化的保护[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年9月.

  [2]高星.《艺术设计方法与实践教程.工艺系中国乡土手工业》[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