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发展适应性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辽宁省2005-2011年的数据及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支撑,从一个完整的链条上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度性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为进一步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事实依据。
关键词: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共生度 感应度与影响力系数
变量界定与研究方法
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和2007年辽宁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按照李冠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方法,将中间需求率大于50%界定为生产性服务业。尽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的中间需求率小于50%,但结合我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标准,将它们列入其中(见表1)。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分为7个行业:一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二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三是金融业;四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五是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六是批发零售贸易业;七是综合技术服务业。另外,在投入产出表中把从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6)开始到废品废料回收利用(22)归于制造业,把交通运输、仓储(27)到公共管理和组织(42)归于第三产业;(01)农林牧为第一产业,煤采、洗选(02)到建筑业(26)为第二产业。
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研究中,通常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包括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反映产业间互动关系及产业关联性,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998年袁纯清将生物学的共生理论(Symbiosis theory)引入到社会科学,通过计算产业共生度来分析产业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共生度指两个共生单元或共生系统间质参量变化的关联度,它是评定共生模式的主要指标。
本文定义共生度为:,其中Zi、Zj分别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基础产业的质参量。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和共生度分析。
在数据采用上,本研究以《辽宁统计年鉴》和2007年辽宁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为依据。由于2008年经济普查个别数据缺失,因此在计算共生度时并未列出;另外,在辽宁统计年鉴中将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合并为一项,这可能会在数值上有失精确。但本研究共生度是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趋势,所以不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关系的最终结论。
投入产出分析
(一)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分析
2005年以来,辽宁省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呈现出第一、三产业贡献率波浪式下降,第二产业贡献率稳步上升趋势。第二产业贡献率从2005年的53%增至2011的62.1%,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953.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215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明显提高,在全国各省排名第七位。2011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904.53亿元,增长20.4%,其占GDP比重为22.3%,占服务业比重为60.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服务业。这基本上与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地位相适应,同时也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增长最快的组成部门(Herbert G.Grubel和Ichae A.walker,1989)。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比重来看,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所占比重较大。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发展最快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见表2)。这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各行业发展不平衡。从就业人口增长来看,发展最快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上年增长13.6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是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行业,成为缓解就业的主要途径。
(二)部门间消耗情况
2007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及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04046、0.171346、0.17959、0.07796。总体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对各产业的消耗比重较低,对第一和第三产业消耗不足10%,对第二产业消耗较高,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生产性服务业对各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为0.042139、0.639277、0.291893和0.113271。这表明每增加一亿元生产性服务业产品,要消耗421万元第一产业产品、6392万元第二产业产品、2919万元自身产品及1132万元第三产业产品。
由于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是加快制造业改革,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母体中独立出来的,两者间有着联动效应,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牵引和推动作用。因此,从不同部门对从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产值的直接消耗来看(见表3),辽宁省制造业的直接消耗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研究和实验发展业,其系数分别为31.34%、31.92%、31.22%和32.94%,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消耗系数较低且不到5%。服务部门对金融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产值消耗较高,分别为37.46%和66.12%。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及研究和实验发展业对制造业的影响较大,制造业对这几个部门的依赖性相对较强,服务部门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依赖性最大。从整体上看,制造业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消耗相对于服务业部门的消耗较高,其结果表明:制造业部门是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主要消耗者,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性较强。
中间投入率指标指各产业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品需从其他各产业购进的原料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中间投入率测度一产业对其上游产业的带动能力。由于“附加价值率+中间投入率=1”,因此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该产业的附加价值率就越低。本文计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中间投入率(见表4)。
由表4中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明显高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也就是说,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能力强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能力。从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来看,其中投入最高的是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综合技术服务业。这表明这些部门的附加值率较低,他们对制造业的带动能力较强,制造业尚需传统服务业的支撑。而金融业与批发零售、贸易业的中间投入率较低,他们对制造业的带动能力较差。
(三)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本文依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见表5)。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整体产业,把除生产性服务业外的合并为第三产业。由影响力计算数据可看出,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影响力系数小于1,第二产业的大于1,这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低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其带动能力有限,且弱于第二、第一产业对社会生产的拉动能力,高于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除外)对社会生产的辐射能力,第二产业为辽宁的主导产业。由感应度系数计算结果可知,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感应度系数小于1,说明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受感应影响低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感应程度。而第二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起主要支撑作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