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性及其相关风险的披露研究(2)
2.自愿披露动力不足
在成熟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一般都经历了自愿信息披露到强制信息披露再到强制信息披露与自愿信息披露相结合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要求仍是最低的披露要求。由于委托代理关系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代理人常常为了短期的利益隐瞒实际信息,甚至肆意涂改数据,以得到个人利益的满足,企业披露信息量过少或者不真实,长期以来客户信用度降低,在证券市场中融资将越来越困难,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的严重后果。如果建立一种激励制度,使得代理人能够尽可能充分及时地披露信息,实现自身及公司的整体同步发展,将成为公司持续经营强有力的后盾。
3.披露内容不完整、不充分
持续经营假设是一般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因此很多公司便在持续经营风险方面一笔带过不做过多解释,当出现重大事项后不及时披露,而是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这样明显就在披露的及时性上出现很大问题,更有以商业机密不方便披露为由拒绝披露,意图隐瞒持续经营风险,及时披露也是以文字模糊描述,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清晰全面的认识,这都给外部信息需求者带来很大不便。主要表现为:对关联交易的披露不规范,存在重形式、轻实质;不依法披露关联交易,或隐瞒、掩盖重大关联交易;有意回避重大关联交易;对商品购销的交易,只披露交易金额及所占的比例,对计价原则及方法等不作说明;对计息标准及资金使用期限等披露不详等。
4.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
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和计量,对社区建设、人员就业和培训、产品质量、公益捐赠、社会保障、植被绿化等这些信息予以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不仅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评价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还需要运用监督管理的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我国的《劳动法》、《环境保护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的规章都要求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我国当前绝大部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没有管制要求,尚属自愿披露的范畴,目前财务报告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无法提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相关信息。
5.法律法规制约机制不完善
我国法律上目前没有具体规定关于企业持续经营风险信息披露的要求,而且在缺乏各方激励、企业披露该信息自愿性较低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精力多用于应对行业检查,对重大错报有遗漏,但是这样即使通过了行业检查,时间长了总会出现问题。
四、对策
(一)建立合理谨慎的评估标准
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因素诸多,包括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等,不同行业间各影响因素程度也不尽相同,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外部环境中预测标准也不确定,因此研究不同行业在不同经济时期的预测风险模型十分困难,但十分有必要。国内外学者在Fisher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的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应建立适用的持续经营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股权日益分散、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作为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的机构也随着相关职能的完善逐渐成为当代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最重要的职责是:(1)选拔、监督和控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2)审查评价公司战略;(3)对公司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公司董事会的成立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当公司出现持续经营危机时董事会有义务促使公司经理层对外披露相关信息。目前董事激励机制欠缺,“零报酬”、“零持股”现象非常严重,这不仅可能带来董事为了大股东的利益而损害应有的独立性,更为普遍的问题可能是偷懒行为的泛滥。因此,应使董事充分发挥保护投资者相关利益的职能;另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层人员素质,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失败率。
(三)改进财务报表披露方式
据以往资料显示,由于大部分公司适用持续经营假设,因此在审计时并未将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作为特殊的单独一项进行解释说明,而是作为一种默认状态,但是随着外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持续经营这一假设的不适用性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在审计之初就先评定其核算基础是否合理。
在信息化社会,关于公司业绩及其他情况不仅可以用传统的报表数字表示,还可以综合运用运营视频、各方采访记录、CEO发言、股东大会及管理层会议等其他多种形式,以增加投资者对该企业的认识与了解,在持续经营风险方面,敢于披露并找到出现风险的原因并及时有效地将其缩小,这才是公司扭转经营状况的根本。
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应以财政部门为主,充分考虑证券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等各方的合理建议,尽快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并适时制定市场所需的新的规范性法规。对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内容、披露时间、披露方式及违规后的处罚及连带责任等应做到更详尽的规定,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四)增加社会责任信息
目前,企业应该把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考虑其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可以使政府得到更多的与企业有关的信息,从而便于对企业加强管理,纠正其危害社会的行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公开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帮助他们分析企业可能有哪些经营活动将要受到政府的限制和管理,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进行可靠的投资决策。
因此,在财务报告中应增加披露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信息、有关企业污染环境信息以及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如对所在社区的贡献、改善自然环境的贡献、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等文字信息。在实务中可以通过其他财务报告或以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对外披露。增值表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方式,可以用来借鉴。
(五)健全法律法规
我国当前的信息披露制度侧重于要求上市公司履行最低限度的强制信息披露义务,而对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则缺乏应有的制度设计。如果法律法规过多地强制披露相关信息可能会打压企业自愿披露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在强制规定中寻找激励企业自愿披露持续经营风险的动力。虽然法律规定了披露的内容、格式等,但是相对于持续经营风险等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规定仍不具体,对于企业虚假披露风险信息的行为,应加大惩罚力度,增加惩罚透明性、公开性,增加上市公司披露虚假夸大信息的成本,以规避信息披露不实等违规行为。
五、结论
在信息时代,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准确性、及时性等都达到了空前程度,企业持续经营风险无时不在,我们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不断完善报表内容及格式,建立企业内部结构制约机制,激励企业自愿披露持续经营风险,并促进管理人员找到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以更好地解决危机,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建立信用良好的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
【参考文献】
[1] 冯月平,杨向荣,王曙光.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未来构想[J].财会通讯,2010(6).
[2] 朱康萍.“持续经营”会计假设新论[J].会计之友,2009(2).
[3] 程爱民.20 世纪英美文学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朱小平,余谦.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中国会计评论,2003(1).
[5] 彭韶兵,黄益建,赵根.信息可靠性、企业成长性与会计盈余持续性[J].会计研究,2008(3).
[6] 葛家澍,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7] 刘学华.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的实证检验——来自审计失败披露与 GCO 决策的进一步证据[C].2011.
[8] 王晓凤,徐莉.美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经验及借鉴[J].商业时代,2006(2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