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兰州交通运输业发展述论(2)
二、抗战时期兰州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兰州交通通信业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其原因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四点:
1.战前兰州各派势力的统一。甘肃处于全国陆域中心,地理位置重要,自民国以来就是各方争夺地盘、扩张势力的重要筹码,因此民国初期的兰州,军阀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治体系混乱。1937年,蒋介石嫡系亲信朱绍良入甘独掌军政大权,结束了甘肃处于地方割据,为国民军、西安、四川及回族军阀争夺的局面。从而保证了政令的迅速下达,除却了不安定因素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即统一的政治环境使得兰州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成为了兰州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2.战前西北开发思潮的准备和战争后期“建设西北”声势的形成。九一八事变后,国人痛感东北之沦丧与民族之危机,开始把目光转向于西北地区,国民政府也有感于战争的迫近,有了以西北为长期抗战后方根据地的设想,号召开发西北,希望促进其经济发展。在这些合力的的推动下,形成了一股开发西北的思潮。这期间,上至国民党政要,曾多次组织考察团调查西部资源、矿产和发展优缺点;下至普通百姓,凡关注西北者纷纷奔赴西北考查,时人对西北经济发展也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抗战期间乃至现今西部大开发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思想理论准备。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就当时的西部交通事业发展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规划,但多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实际行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被日军侵占,西南国际通道被切,成了对日作战的前线,西北成为对外联系的威仪陆上通道,朝野上下再次注目西北。1942年夏,中国工程师学会在兰州的举行,揭开了抗战后期建设西北声势的序幕,同年秋天,由国民政府经济部直接组织的西北工业考察团的成行,使开发建设西部的声势进一步扩大。考察团行程遍布西北五省,新发现了许多矿藏,并形成了多份报告,呈送政府决策,这股思潮从一开始,就显出由计划向实践过渡的特点,它所涉及的各类问题对西北以后的开发也很有借鉴意义。
3.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兰州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内推力。抗战爆发后,政府西迁,兰州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重要的军需民用物资转运点和国际运输要冲,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后,西北的地位越发显要。由于国防、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同时也因为内迁工厂和慢慢兴盛起来的工商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兰州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业迎来了他的迅速发展期。我们知道,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多变,河流高山峡谷较多,加之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稀少,技术落后,交通不便,财力有限,公路的修建十分困难。如果没有国民政府在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而仅凭自身实力或者兰州人民的努力,要在交通、通信方面取得以上的成就,无异于痴人说梦。换句话说,国民政府的政策倾斜,当是兰州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4.内迁工厂和慢慢兴盛起来的工商业发展的外力刺激和客观要求。伴随着山河的沦陷,东部工业区资本、技术、人才和设备纷至沓来,兰州平静的土地上响起了久违的工业的声音。一方面,西迁工厂和技术人员带来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使得各方面技术能力有了提高,从而为兰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工业、商业离不开货物的流转交换,这种客观需求自大批工场西迁伊始就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发展;兰州工商业繁华起来后,越要及时知道外界行情,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兰州及其周边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二)兰州交通运输业在其短暂发展的黄金期内,具有一些西部尤其是甘肃省公路建设所共的特点,可以被归纳为三点:
1.公路建设难度大,标准低,路况差,养护困难。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地居西北五省之间,又是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黄河由西入省,经玛曲流入青海,复东流入境,经兰州,又向北偏东处境。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又因工业落后,钢材水泥均从外地采购,运输困难,开支庞大。因此建设公路多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土路通车。再加上战争时期军事需求急,工业原料缺乏,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相比于东部、西南,西北的公路发展慢、数量少、标准低、路况差。道路建成后,因为财政不善、公路管理机构管理不全、气候地形等原因,这些本来不多又不好的公路的养护便成了难题,常常一次泥石流就能使一条公路成为弃路。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路况变的更差。比如,西兰公路被时人取谐音戏谑的称为“稀烂”公路。
2.驿运、水运运输较汽运等运输方式而言,发展速度更快,成果更加显著。基于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在当时的兰州民间使用很少,时用时废,不占主流,因而本文只就公路和驿运方式做比较。首先,兰州业已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如汽运、铁路、航空等,相比驿运投资力度大,修建、使用专业化要求高,对配件、公路标准要求高。同时,抗战开始后国土大片沦丧,华北、华东、中南的主要铁路干线为日寇所轰炸或侵占,沿海的港口被封锁,交通阻塞,建材严重缺乏。然而兰州工业落后,很多建材不得不严重依赖进口,很多道路的建设速度很缓慢,汽车这种希贵物来到兰州后,动起来都难。汽运面临着配件难得、不敢损坏、前进都难的尴尬境遇。
另一方面,驿运、水运运输具有投资少,标准低,运量大,运转灵活的优点,在西部落后的条件下,运输动力(人力、畜力)也是就地可得。因为它更符合当时客观实际,能大大补充公路运输的不足、满足抗战需要。所以,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发展速度和规模更快更大。有数据表明中华民国时期,公路运输未出现前甚至出现后,牲畜驿运、黄河水运仍是兰州市内最主要的两种客货交通方式,汽运发展比较缓慢,始终未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3.以抗战环境下的政治、军事需求为主要发展动力,受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具有临时性和时段性。从以兰州为中心修建的西北公路网的建设,驿运事业的发展和铁路、航空运输的起步,细化到修建中的先后、轻重,乃至里程、规格,多是服从于当时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民间意志即经济发展的需求体现较少。以此为发展动力,使得当时的建设具有临时性。因而,当抗日战争进入尾声、走向结束的时候,对于兰州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求,也就戛然而止,兰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就进入了低谷,许多道路废弃,显示了突出的时段性,回到甚至低于了原来的水平。(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魏永理.《中国西北近代化开发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龚学遂.《中国战时交通史》[M].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3]杨重琦.《兰州经济史》[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兰州文史资料》[M].甘肃省兰州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第6辑,第8辑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