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桐城经济的文化诠释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11 19:0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周莹
分享到:

 

  摘 要:近年来,桐城经济迅速发展,并走出了一条较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其经济快速发展内在动因是其拥有独特区域文化。本文将从桐城人的务实精神、重教传统、柔惠特质等方面对桐城的经济发展进行文化的诠释和解读,这同时也是对桐城区域文化的一种爬梳。

  关键词:桐城派;六尺巷;徽商 ;长江

  桐城有"安徽温州"之称,其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与苏南模式很相似,这种模式也带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但是为什么与桐城地理环境因素、区位条件相同的地区却有着十分明显的经济发展差异,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偏好从影响桐城经济发展现象本身去寻找答案,而很少有人对于桐城发展背后的精神文化动因去探析。故本文拟从文化视角, 对桐城经济或"安徽温州"进行解读。

  1 桐城派

  (1)"桐城派"--经世致用的思想

  "桐城派"作为桐城地域文化的代表,他的一脉相承者一直以来都在强调一种经世致用的理念,即实事求是、崇尚务实、注重实干的思想传统。"桐城派"的先祖方苞说:"古之治道术者,皆以有为于世也。"[1]提出文学思想应该适用于世;姚鼐说:"偏询而不论理之是非,琐碎而不识事之大小,晓晓胎耻,道听途说,正使人厌恶耳。"[2]他认为写文章一定要有依有据,不可凭空诉说,倡导要用经世致用态度去治学;梅曾亮提出:"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时"。[3]所谓"因时"就是要体现时代的要求,以现实社会为中心;方东树说:"文不能经世,皆无用之言,大雅君子所弗为也。"[3]他把经世作为衡量文章水准、论一个人的品格的基本标准;在"桐城派"经世致用思想的主导下,在桐城文化这样的一种土壤中,委婉清透固然有自己的特色,疏淡清真也是历史的必然。

  这种经世致用的传统的精神文化,使的桐城人做事情,无论涉及经济、人际交往、还是政治,更加倾心和关注于实实在在的东西,更加注重当下的具体工作,更加注意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身边的小事都是力求做好不苟且,有战略但更加注重策略的实施。"小袋子、小刷子、小盖子和小零件",这些让人看不上的四小产品,形成了产业集聚,支撑了整个桐城产业的经济,一种小中见大的务实精神推动了桐城经济的发展。

  (2)"桐城派"--崇文重教

  文化和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桐城派"的传承一定程度上依托于传统的教育,而"桐城派"文学的发展,形成一种崇文重教的文化氛围,使得这地方人们注重文化教育的传承。"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是这里文化氛围的真实写照。有书载:"桐城清券阁号称女帅。恭人受学久,习礼能文,以致书烈、图画皆酷肖"。[4]在男尊女卑思想盛行的年代,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中,桐城就已经很重视女性的教育,女子授学,在乡俗之中已很是盛行。同时民间也一直流传"穷不丢书,福不丢猪"的俗语。从对女子授学的态度到书院学校再到民间俗里,教育一直都是桐城人的突出点。

  2 六尺巷

  斯人已逝,而六尺巷去照亮了桐城人心中一片宽宽的胸膛,两百多年过去,此番宽厚礼让的美德,拥有了更加开阔而深厚的时代注解。人类学家格尔兹说:"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5]一条宽六尺、长百米、高两米的小巷,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短诗赋予了"六尺巷"一种宽容礼让的文化符号,表达了桐城人民的宽容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将其一代代相传下去。我们知道在一个社会分工日益精密和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要同各种职业各种身份的人打交道,而这种谦让、宽容、合作的精神的内涵也正是现代合作共赢经济理念的实践。

  3 长江

  滨临长江,湖泊众多,水系发达,具有"水乡泽国"的地理特质,孕育了桐城人一种灵活应变、情感细腻、委婉含蓄的特质,这种长江文化蕴藏"柔"情"惠"质深深的扎根于桐城人的品格内,并赋予了时代的经济涵义。

  桐城人在为人处世上,皆以"柔"(圆熟)为标准,而言语交谈,则以得体为维度。长江文化造就"柔"的文风,从而住在江畔的人就更加具有"柔"的特质。"柔"并不是"懦弱",它常与"和"联系在一起,显示的一种江河水的上善之德情怀。这种"柔"情使得桐城人在日常的处世中总是显得委婉含蓄、不失分寸,即使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也用"柔"的精神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这种"柔"也使得桐城人营造了一个和谐、亲切、祥和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便成为了桐城人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是的一种重要的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惠",则是灵活应变、善于思考、趋利避害的竞争意识,只有"惠"质的人才能适应不同的陌生环境,才能形成一种活力迸发、财富涌流的经济局面。

  4 结语

  桐城区域文化的繁富、深奥以及其个中的原委是简短尺牍所不能涵盖的,而本文只是挑选了桐城区域文化中蕴涵的具有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精神文化:"桐城派"弘扬了勤劳务实的精神,崇文重教的传统弥漫了人才的魅力,"六尺巷"传达的是一种宽容合作精神,徽商带给我们的是诚信经营,长江从骨髓里赋予了我们睿智灵活的气质。这些文化的特质推动桐城经济的发展,使桐城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激励着桐城人更加勤劳、更加的奋进。

  参考文献:

  [1] 方苞.方望溪遗集[M].黄山书社,1990.

  [2] 姚鼐.惜抱轩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1.

  [3] 王凯符.桐城派文选[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4] 王气中.桐城派研究论文集[M].安徽人民出版社,1963.

  [5] 王铭铭.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 J].教学与研究,1999,(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