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19 23:3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胡今峰
分享到:

 

  [摘要]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关于绿色物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相对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绿色物流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我国目前与国外绿色物流存在的差距,并就此提出了国外绿色物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启示与指导。
  [关键词]国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差距;启示
  [中图分类号]F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22-02
  绿色物流主要是指通过物流过程尽可能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净化物流环境,充分利用所有的物流资源,是一种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环保行为。企业物流则是指科学、合理计划、实施、控制原材料、半产品、成品、销售服务,以及从产品供应地点到用户终端相关信息的管理过程,要求产品活动的所有物流行为都是环保、绿色的,也要求各个环节人员的高度协调配合。当前,我国的绿色物流不管是在观念、技术层面还是在政府层面,与国外绿色物流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绿色物流发展经验。
  1国外绿色物流发展分析
  目前,在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绿色物流发展中,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支持政策、法规加以调控和引导。比如欧洲,逐步形成资源、市场、劳动力、资本、关税壁垒拆除、市场自由转移等形式,政府已经取消了限制物流的各种措施以及限制,欧盟大地上已经形成各种绿色物流通道。而美国政府则出台了有利于绿色环保的相关法规、政策;日本自从美国引入绿色物流后,国家政府也将其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位置,相继出台了关于绿色物流体系的各项相关政策法规,提出应建立实现社会经济、生态、资源三者之间良性循环的新型环保物流体系。目前绿色物流在国外企业物流中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绿色运输
  一般国外企业主要通过现代先进的技术或创新等运输绿色化策略,尽可能降低各种运输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像日本的Sharp公司,提倡淘汰传统的燃料驱动叉车,而用电力驱动叉车,可有效降低CO2排放,降低功率的消耗。也有很多国外企业选择利用水路、海运、铁路等运输方式,减少公路运输,也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噪声污染。也有的国外企业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绿色物流概念宣传和教育,鼓励员工在货车上张贴一些海报和标语,在装货、卸货等待过程中及时将汽车发动机引擎关掉。
  1.2绿色包装
  由于产品包装环节对自然资源消耗较大,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很多国外企业开始重视包装技术的改进。目前国外企业主要采用可食性包装、纸质包装、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材料等来尽可能减少产品包装能耗。比如瑞典开发出一种无菌保鲜纸盒包装——“利乐砖”,该种包装技术不需要冷藏保存,也可使内藏食品保鲜半年,且将该种包装材料回收利用后,可以用于装饰材料、家具材料。
  1.3绿色逆向物流
  绿色逆向物流实际上也就是产品价值的重塑以及产品资源的再利用。由于大量产品的生产以及消费会造成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负担,因此有必要在一定成本下重新规划产品价值及其相关部件,建立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创造更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求厂家必须从消费者处回收报废品的相关法律条例;德国宝马汽车公司也非常重视绿色逆向物流,关于废旧零部件的回收率已经超过80%。很多企业也在提倡纸张的回收再利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