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网上银行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19 23:4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杜忠莲等
分享到:

 

  [摘要]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选择了独立变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金融环境、政策支持)和中间变量(态度、主观规范、信任以及感知行为控制)八个因素,构建了网上银行接受模型,对影响客户接受使用网上银行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实证研究,为银行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网上银行;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92-02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全年增长分别达到了45.8%和48.2%,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更多的经济活动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
  网上银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影响网上银行使用意向的因素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本文将在TPB 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网上银行采用行为的态度的潜在影响因素,以求为商业银行如何加强网上银行管理和营销提供依据和支持。
  1文献综述
  Davis(1989)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其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重要的变量。许多学者研究网上银行影响因素的研究绝大部分采用技术接受模型。更有学者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增加新的变量用于更深入了解影响客户网上银行行为意向和接受的因素。
  Guriting(2006)用技术接受模型发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网上银行采用意向的重要决定因素。Sundarraj(2011)的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网上银行态度和使用意向都有影响。感知易用性反过来影响感知有用性。
  另外,中国学者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辽宁大学耿微(2013),选取了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在内的九个变量,研究表明使用者在使用网上银行时,最看重的因素是感知行为控制,其次是态度因素。南开大学焦勇兵(2008)增加了感知风险、感知娱乐性和自我效能等因素,构建了网上银行接受模型。自我效能对消费者对网上银行的使用态度产生积极影响的显著性最为突出,而感知娱乐性对客户使用网上银行态度有积极影响被拒绝。
  2理论基础
  2.1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由Ajzen(1991)于1985年提出。Ajzen认为理性行为理论(TRA)虽然对行为有良好的解释与预测能力,但却忽略了个人在行为上需考虑配合条件与自我能力。TPB理论是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拓展。它认为行为意向是个人从事某些特定行为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是预测个人实际行为的显著变量,而其他影响因素都是通过行为意向这一间接变量来影响个人行为的。而行为意向又由三个方面共同决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如图1所示。
  3模型构建与假设
  3.1影响网上银行使用态度的主要变量
  (1)感知有用性对网上银行使用态度的影响
  感知有用性,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对他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上述技术接受模型指出,感知有用性对其使用态度有显著影响。TAM模型也最早提出了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客户的行为态度和意向有积极影响。本文中,此变量表示客户对网上银行得出的有用、无用的一种评价。故假设:
  H1:感知有用性对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的态度有积极影响。
  (2)感知易用性对网上银行使用态度的影响
  感知易用性,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程度。同样在技术接受模型中,感知易用性是影响系统使用态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者(Sundarraj,2011)认为,感知易用性对客户使用系统的态度有正向影响。本文中,此变量的含义是客户对网上银行操作容易程度的感知。故假设:
  H2:感知易用性对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的态度有积极影响。
  3.2影响网上银行感知行为控制的主要变量
  网上银行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特殊领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艾瑞市场咨询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的网上银行用户在网民中的比例逐年递增。据《2011—2012年中国网上银行年度监测报告》数据报告显示,2011 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达到 701.1 万亿元,同比增长约 35.9%,表明更多的经济活动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鉴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假设: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