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承载力测算研究(2)
三、乌鲁木齐市经济承载力测算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03~201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一)用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法测算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经济承载力
1、乌鲁木齐市辖区的GDP总量和预测值。本文选取乌鲁木齐市辖区2002~2012年GDP总量,并依此来预测2012年、2015年、2020年乌鲁木齐市辖区的GDP总量。按照这个数据,我们也可以发现乌鲁木齐市辖区GDP总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逐年递增。因此,根据此数据,采用R语言程序中建立线性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乌鲁木齐市辖区GDP总量直线趋势方程为y=-889005.7+444.3x,同时据此推测2012年、2015年、2020年乌鲁木齐市辖区GDP总量分别为4,925.9亿元、6,258.8亿元、8,480.3亿元。
2、乌鲁木齐市人均GDP标准值选用。通过本文的前一部分确定的人均GDP标准选取的原则,选取14个省会城市,这些城市与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基本上都是出于国内二三线水平的城市,且人口经济发展模式都和乌鲁木齐市的发展相类似。得出的数据可以作为乌鲁木齐市经济承载力测算的人均GDP标准。这14个省会城市分别为呼和浩特、沈阳市、长春市、长沙市、南宁市、海口市、贵阳市、兰州市、西宁市、乌鲁木齐市、南昌市、西安市、昆明市、银川市。取这些城市的平均值,利用R语言程序根据城市的平均值建立一个线性趋势模型,模型为:y=-8850680+4429x。其中,y为人均GDP值,x为年份。据此可以推算出2012年、2015年、2020年全国14个副省级城市辖区人均GDP分别为60,468元、73,755元、95,900元。
3、乌鲁木齐市经济承载力测算结果。根据2012年乌鲁木齐市辖区GDP总量预测值和全国14个副省级城市辖区人均GDP预测值,我们可以得到2012年乌鲁木齐市现实城市经济承载力为814万人,而2012年乌鲁木齐市辖区实际总人口为257.8万人,由此计算,乌鲁木齐市城市经济承载力指数e=257.8/814=0.31<1,说明乌鲁木齐市现实城市经济承载力处于富余的状态,还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
同时,根据上述的预测结果,可以得到2015年和2020年乌鲁木齐潜在城市经济承载力为849万人和884万人。
(二)依据就业人口承载力模型法测算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经济承载力。按照本文的第二部分讨论的就业人口承载力模型——城市经济承载力=就业需求量×(1+平均抚养系数),根据能够获得的统计数据,乌鲁木齐市就业人口数量为城市辖区单位从业人员数与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数之和。其中,单位就业人员为在各级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私营就业人员为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其经营地址设在城市辖区的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个体就业人员为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持有城镇户口或在城镇长期居住、经批准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就业人员。
依据新疆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乌鲁木齐市10年的人口就业数量,同样基于R语言程序可以得到乌鲁木齐市辖区就业人口数量的直线趋势方程为y=-8480.975+4.269x,依据这个方程可以推算乌鲁木齐市2012年、2015年、2020年就业需求量为108.3万人、121.06万人、142.4万人。
平均抚养系数一般是相对稳定的,选取2002~2011年乌鲁木齐市辖区非就业人口数量与就业人口数量比值。(表1)
通过表1,可以得到乌鲁木齐市辖区的平均抚养系数为1.476。据此计算,2012年乌鲁木齐市经济承载力为268.2万人,e=257.8/268.2=0.96<1,也说明乌鲁木齐市现实城市经济承载力虽然还处于相对富余的状态,但已经接近临界状态。2015年和2020年乌鲁木齐市潜在城市经济承载力分别为299.7万人和352.6万人。
四、结论
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事实上就是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由于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研究时间较短,目前其概念内涵也不够统一,测算方法也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城市中各项资源与发展条件的供给能力和人们的需求标准。同时,由于乌鲁木齐市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所以研究也更加复杂,本文也只是从一个角度来分析它的现实和潜在城市经济承载力,所以还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因此,研究乌鲁木齐市的城市承载力除了要明确所承载的对象外,还要明确界定城市的范围,科学的明确城市经济承载力测算的相关指标。按照现有的城市经济承载力基本测算方法和本文界定的城市辖区城市范围以及相关指标标准的测算,乌鲁木齐市2012年的经济承载力已经为814万人,还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2015年和2020年乌鲁木齐市潜在的城市经济承载力分别为299.7万人左右和352.6万人。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志基,马妍,贺灿飞.中国城市群承载力研究[J].城市问题,2012.9.
[2]施海燕.区域经济承载力评价研究[J].新西部,2008.8.
[3]冯晓华,曹轩.城市经济承载力构成要素的比较分析——兼论武汉市经济承载力的提升策略[J].学习与实践,2009.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