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研究
[摘要]选取2000—2011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旅游外汇收入为连续时间序列的指标数据,用泰尔指数衡量江苏省旅游经济水平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00—2006年以及2008—2011年江苏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趋同趋势;2007—2008年出现短暂的趋异趋势;2000—2005年及2011年以区间差异为主,2006—2010年以区内差异为主;苏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差异远远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苏南地区呈现出趋同趋势,而苏中和苏北地区呈现出趋异趋势。江苏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和区位优势。提出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苏南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大力发展苏中和苏北地区旅游业,加强旅游产品创新与研发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经济;均衡发展;泰尔指数;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9-0055-05
[作者简介]黄常州(1974-),男,江苏东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SJD790027)。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旅游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推进旅游业发展成为缩小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之一。1997年欧洲联盟条约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应发挥缩小区域差异的作用[1],国家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了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推动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互动以及统筹城乡旅游业协调发展。
21世纪以来江苏省加快了旅游业发展步伐,但受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地理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影响,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显著。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均衡发展问题受到旅游界广泛关注,引起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重视。王涛和宋卫彬对江苏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2]。高超和陆玉麒分析了 1998—2004 年江苏省内各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空间特征,阐释了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继续扩大的成因并提出了缩小差异的对策[3]。龚魏魏利用标准差与变异系数衡量江苏省旅游经济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得出江苏省旅游经济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协调各区域之间旅游业发展以及缩小区域差异的有效对策[4]。宣国富和赵静应用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理论,利用首位度分析和位序—规模分析法对江苏省旅游经济的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5]。方法林以江苏省13个地市为研究单元,用泰尔指数分析2000—2010 年江苏省旅游经济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和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江苏省旅游经济南北协调均衡发展的建议[6]。现有的关于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中,大部分把江苏省13个地市作为独立的研究单元,而缺少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间及各区域内部旅游经济差异的分析。本文利用泰尔指数来研究江苏省旅游经济差异情况,探讨各地市旅游经济相对差异的变化趋势,并提出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对促进江苏省旅游经济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江苏省旅游经济差异格局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起步较早而且发展迅速。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旅游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旅游外汇收入从2000年的7238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565297亿美元,增长了681倍。2011年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外汇总收入的947%,仅次于广东和上海,在全国列第三位,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大省。旅游业在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江苏省GDP总量的1145%。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性。为了准确、全面地考察江苏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状况,本文采用入境旅游发展指数来分析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其公式为:
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差异,入境旅游发展指数最高的是镇江,为22027;其次是南京和扬州,分别是19046和19419;接着是苏州和常州,这五市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入境旅游发展指数均大于1。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和苏中,苏北发展缓慢。全省有八个地市的入境旅游发展指数小于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较大。而淮安、盐城、宿迁三市的入境旅游发展指数甚至不足02。
江苏省旅游经济的地区差异到底有多大? 差异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这种差异是在逐年增大还是逐年缩小? 差异扩大或缩小的原因是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是缩小江苏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差异,实现全省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拟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地域单元,对江苏省11个地级市以及南京和苏州两个副省级城市的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由于在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时,需要选用能够衡量各区域旅游经济整体情况的指标,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区域间的可比性,从旅游经济角度出发选用的主要指标有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及旅游总收入等。本文选取江苏省内各地市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基础分析数据。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旅游外汇收入指标较早在我国各地开始统计,统计方法比较成熟,具有可比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先发展入境旅游,所以作为我国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外汇收入指标能很好地反映我国旅游产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某些年份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等指标统计资料不全,口径不一致,数据相差较大[9]。
鉴于资料的可获得性,在时序段上选择2000—2011年连续时间序列。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2年《江苏统计年鉴》。在测量泰尔指数时,需要对区域进行分组,按照《江苏统计年鉴》,将江苏省分为三大区域: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苏南有五个城市,即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京市以及镇江市。苏中有三个城市,即南通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苏北也有五个城市,即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
(二)研究方法
泰尔指数又称为熵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计量方法,由数学家Shannon C E和 Wiener N所建立,而Theil H则最先将其应用于经济分析及预测,故经济学上又称为Theil系数,即泰尔系数。该数值越小,代表区域间的不均衡程度越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将总体差距进行分解,从而看出总体中各组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值及变化趋势。它可以被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衡量地区之间的不均衡程度,另一部分则用来衡量地区内部的不均衡程度[9-10]。
三、计算结果与分析
(一)计算结果
(二)趋同与趋异特征分析
4苏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差异远大于苏中和苏北地区
从区内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来看,苏南地区的泰尔指数始终远高于苏中和苏北两个区域的泰尔指数。计算2000—2011年苏南地区的泰尔指数对区内泰尔指数的贡献,从数据来看,苏南地区的泰尔指数对区内泰尔指数的贡献,最低的是2011年,为4572%,2002年最高,为8374%。而苏中和苏北两个区域各年份的泰尔指数始终低于0015,对区内泰尔指数的贡献较小。苏南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南地区的五个城市中,苏州和南京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又远远高于另外三个城市,苏南地区内部差异性较大。所以,在缩小区内差异时,应该主要致力于降低苏南地区的区内差异。
5苏南地区呈现趋同趋势,而苏中和苏北地区呈现趋异趋势
苏南地区的区间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苏南地区的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在不断缩小,而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区间泰尔指数有变大的趋势,表明苏中和苏北地区的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在扩大。所以,江苏省旅游经济差异整体呈现趋同趋势主要是苏南地区的贡献,而苏中和苏北地区没有贡献,甚至起到一定副作用。
四、江苏省旅游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区域旅游资源禀赋
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区域间旅游资源差异比较明显。省内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苏南和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的旅游资源比较贫乏,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共有9家全国5A级景区,分别是:南京2家,苏州3家,无锡2家,常州1家,扬州1家[12],其中苏南地区有8家,苏中地区1家,而苏北地区无5A级景区。
(二)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旅游吸引力。交通业、通讯业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地区的交通条件比较发达,可以带来更多的客源,更好地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地区旅游的吸引力,进而扩大客源市场规模,优化客源市场结构。
虽然苏中和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仍落后于苏南地区。2011年,苏南地区的高速公路密度为466公里/平方公里,苏中地区的高速公路密度为270公里/平方公里,苏北地区的高速公路密度为371公里/平方公里,苏南地区的高速公路密度最大。表明苏中和苏北地区相对苏南地区来说,交通条件仍存在一定差距。
(三)旅游配套设施
旅游配套设施是否完善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旅游配套设施主要指旅游接待设施(包括停车场、酒店、饭店等)、旅游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救护设施等。饭店和旅行社是旅游配套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江苏省进行的星级旅行社评定中,五星级旅行社都集中在苏南地区,苏中和苏北尚无。五星级酒店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有72家,而苏中和苏北地区分别只有5家和6家,比苏南地区少很多。这表明苏南地区的旅游配套设施较完善,这也是导致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