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我国对外贸易中高碳产业的转移趋势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22 23:5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胡国珠等
分享到:

 

  [摘要]在全球为减少碳排放博弈过程中,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气候政策宽松的发展中国家有没有成为执行严格气候政策的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从双边贸易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仅部分高碳产业有向我国转移的倾向,同时我国也向其他国家转移了部分高碳产业。我国并没有成为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

  [关键词]高碳产业;对外贸易;转移趋势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9-0021-04

  [作者简介]胡国珠(1977-),女,安徽宿松人,教师,博士,研究方向:贸易与环境。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JB790037);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2013年度开放课题(项目编号:SK20130090-12);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资助。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IPCC,2007)。而国际贸易被认为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同时国际贸易因所呈现的“国内排放,国外消费”的特点而成为国际碳减排责任谈判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付加锋、高庆先,2009)。尤其是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承担碳减排义务的附录I国家,因担心碳泄漏的发生以及本土企业竞争力的损失而建议对来自非减排国家和非缔约国家的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气候政策宽松的发展中国家有没有成为执行严格气候政策的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

  现有文献沿着投资和贸易两种思路对“污染避难所”假说进行检验,且较多从投资的视角展开研究。例如建立FDI的区位与行业选择模型检验一国环境规制对FDI区位与行业选择的影响。二是从国际贸易的视角展开研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对污染产业和非污染产业贸易模式的整体考察。例如Low和Yeats(1992)分别采用某一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RCA指数来检验污染产业的世界转移情况。Sorsa(1994)以OECD国家中7个环境规制严格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这些国家环境敏感性产品的贸易量在出口中的份额在下降。Grether(2002)则采用RCA分解法,研究认为除有色金属外,其他污染产业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倾向;采用含污条件指数(PTT)、污染密集度的变化考察某个国家是否专业化生产污染产品。AntweilerW(1996)测算了世界164个国家包括CO2在内的系列污染指标的PTT指数。结果显示发达国家污染指标的PTT指数总体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认为发达国家成为世界污染产业的“避难所”;我国学者傅京燕(2008)通过测算我国出口中的含污量并对污染密度与RC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认为“污染避难所”假设在中国不成立。

  一些学者还专门对国际贸易中的高碳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和上述污染产业“避难所假说”研究结论一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些研究证实了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高碳产业转移的“避难所”的假设,例如Machado et al(2001)和Ahmed 和 Wyckoff(2003)均认为发达国家对高碳产业进行了转移,而Munksgard et al(2002)以及Wyckoff 和 Roop(2003)的研究结果不支持上述观点。

  关于我国贸易中的高碳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且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李小平、卢现祥(2010)认为中国并没有通过国际贸易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而朱启荣(2010)的研究则表明一些高碳产业正在向我国出口行业转移。本文拟从双边贸易的视角,采用两种方法检验我国对外贸易中高碳产业的转移现象:一是借鉴Low 和 Yeats(1992)的分析方法,利用我国高碳产品的贸易额、贸易模式与地理分布的时间序列数据勾勒出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之间高碳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初步判断产业转移趋势;二是通过测算各高碳行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Mongelli et al,2006)来检验我国各种高碳行业的转移趋势。本文选取美国、德国作为贸易对象国的代表,欧盟是执行《京都议定书》最严格的地区也是最早因担心所谓的碳泄漏和竞争力的损失而提出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地区,而美国是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国家之一,同时考虑德国是欧盟与我国高碳产品贸易份额较高的国家之一,以及在UNcomtrade数据库中贸易数据的可获得性,所以选择德国作为欧盟的代表。

  二、高碳产业的界定与贸易模式的整体考察

  (一)高碳产业的界定

  高碳产业是相对低碳产业而言的一个新概念,李小平等(2010),王海鹏(2010)等人的论文中均有涉及,但是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借鉴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判断标准(Mini和Wheeler,1997),我们按照单位产出的碳排放水平即碳排放强度作为高碳产业的界定标准。

  本文采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1990年提出的方法对各行业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量进行计算。所得的各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全部是以万吨标准煤表示。各行业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量计算公式为:

  (二)我国高碳产业贸易模式整体分析

  1贸易份额

  数据显示,我国高碳产品进出口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尤其是在2001年之后增长迅速,且总体处于贸易逆差状态。高碳产品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在1995年达到1557%的峰值,1995年之后开始下降。从图1可见,我国高碳产品的出口份额在2003年达到近几年的最低谷1079%,2003年之后开始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到2008年达到1489%。表明2003年之后,一些高碳产品向我国出口行业转移。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