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职评“杠杆”促双赢(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23 23:2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范俊瑞
分享到:

 

  2.个人方面问题成因。

  (1)政策学习不够。同上所述,企业对职评政策没有主动进行深入宣讲,对咨询问题不能准确及时答复,干部本人也未主动进行学习咨询,是导致干部不了解该如何参与职评的重要原因。

  (2)激励作用不强。就专业技术岗位而言,通过中级或高级职称评审且受聘到对应级次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每月方能享受相应的岗位工资、技术津贴和书报费,工资增幅可达500元;对管理岗位以及取得资格但因无编制等因素无法聘任的人员,每月工资增幅只有区区40元,按月均工资5000元计算仅仅增长0.8%,待遇激励作用不强。同时,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管理和技术决策中的权重也有待提高。

  (3)文化水平受限。一些干部只有函授专科、中专甚至是高中文化程度,面对外语如面对天书,对计算机操作也不太熟悉,囿于文化程度限制,在职称晋升中存在很大困难,有的甚至不具备职评政策要求的学历;欲借政策的东风,等待年满50周岁以便能免考外语、计算机后再申报的也大有人在。

  四、应采取的对策

  1.企业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宣传引领。利用局域网、微信群、板报、宣传册等多种载体,通过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小范围分片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职评政策宣传,大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增强总体规划和整体引领,使广大干部积极参与到职评工作中。

  (2)加强组织。摸清人员现状底数,针对每名干部实际情况,定期从学历专业、任职资历、已有要件、缺少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按照是否达到岗位任职标准,结合本人意愿,有的放矢地组织职评工作。对未达到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人员,要采取强制性手段统一组织,要求其必须参与职评;对已达到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人员,要做好宣传发动,引导其积极参与职评,特别是对全日制高校毕业生,要充分发挥其学有所长、起点较高的优势,积极组织申报。

  (3)严密匹配。对照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标准中关于专业技术资格任职要求,结合岗位管理实施后新进人员较多的实际,定期组织符合职评政策规定学历和专业的人员参加职评,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2.个人方面应采取对策。

  (1)了解政策。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应通过系统学习职评政策,深入了解政策规定,对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职评部门沟通联系,全面掌握自身所在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和实现途径,为主动参与职评工作奠定基础。

  (2)正视激励。职称晋升后,工资、津贴增长金额是有限的,但关键在于参与职评的过程是展示和提升本人整体实力的良好契机,对于本人的长远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其价值远远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同时,“双轨制”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有望适度提升管理人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后的相关待遇。因此应当正视激励作用,以发展的眼光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

  (3)学习提升。文化程度有限的干部,应自我加压、自我充电,主动进行在职学历进修,通过参加校企联办、成人自考等,尽快提升自身学历和综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积极参与职评工作,尽快达到岗位任职资格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职评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杠杆”作用,但关键在于企业要重视,要规范管理、统一组织;个人要努力,要积极进取、主动参与。2013年,笔者所在的单位组织29名管理人员参加了工程初级“以考代评”考试,其中28人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了工程初级资格,有效地补充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这些人员中从事技术工作年限最短的也有4年,最长的已达20年,而基本报考条件仅要求在工程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即可;同时其岗位任职标准也要求具备工程初级资格,但一直未主动参与。换言之,如果不是采取统一组织、强制要求的手段,这些人员仍然不会主动报考,将使得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成为空谈。采取强制手段也许会造成参评人员暂时的不理解甚至抵触,但是长远考虑反而会赢得其对企业的信赖与感激。

  加强职评组织工作,特别是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统一组织开展职评,将带来职评申报人数和取得资格人数的“井喷式”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和考核制度,坚持阳光操作,抵御不正之风,在推高、增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同时,保持工作有序和队伍稳定。推而广之,许多工作也应从找准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共同点”出发,并以此为支点,辅以正确的、不偏不倚的管理手段,通过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不断延长“动力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各级领导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主管部门想方设法采取有力举措,为广大干部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这些都为基层站段更有效地发挥职评工作的“杠杆”作用创建了宏观有利环境。笔者深信,随着铁路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职评工作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纪元,在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进程中发挥更佳作用,迎来个企双赢、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美荣.关于铁路基层站段新职人员岗前培训的思考.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