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网上银行的影响研究(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05 11:0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宁
分享到:

 


  互联网金融凭借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博得了更多用户的喜爱。作为一种交易平台, 互联网金融能够在透明环境下,使借贷双方秉承自愿平等的原则来进行交易,秩序井然的实现了市场化。如今,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很多金融机构可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进行准确分析,分辨出客户群体的利率水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明确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出市场的调节作用,规避政府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促使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有效发挥,充分运用价格的发现功能,可以推动利率市场化。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市场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也在逐步加强,降低了政府对经济规律的干扰。我国市场的不断完善,也使得金融市场利率更加透明公正。广大市民用户可以对借贷形式进行准确分析,做出合理化决策,进而可以建立起科学化的数据库,形成良性循环。

  三、新形势下传统网上银行发展策略

  (一)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完善支付方案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传统网上银行要加强与第三方、银联等平台的合作,确保在B2B和B2C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一般情况下,收款单位是政府机构和信誉度较高企事业单位,几乎不存在商业诈骗,因而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建立起能够提供延迟性的支付平台,相反,消费者和商家对支付时效性、便捷性和安全性更加关注。由于银联、第三方等支付机构在线下拥有大量的收单业务市场份额,掌握着较多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的交易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 因此,银行可采取与银联和第三方支付等平台进行合作,充分借鉴第三方成功支付的经验,对客户需求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每种电子商务流程的特点,并要依托金融业务范围广、用户认可度高和金融产品研发能力强等特点,及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支付方案。

  (二)科学定位客户,增强客户粘性

  无论是传统网上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在开展业务中,都离不开用户资源的支持,尤其是粘合性较强的用户、商业活动构成的虚拟用户以及自发组织的群体用户,对银行业务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传统网上银行而言,掌握好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不是最难的,难点是开发集体用户、聚集大量人流和具有粘性的客户。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和传统网上银行业务相比,其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帮助用户完成需要的交易与体验。因此, 中小型企业是互联网金融主要的消费者目标人群。通过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把双方参与交易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在数据处理和对象分析环节会产生一定数量的资金消耗。因此,新形势下,各大银行需要稳定现有安全价值,对各大型企业和用户进行准确定位,简化冗杂的业务流程,完善机械组织结构,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创新型的价值网络,这样才能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同时要进一步发展新型的产业链条与生态系统。这是现阶段传统网上银行需要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实现与社会化网络的联通, 创新网络营销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传统网上银行可以开通企业在社会化网络站点的公共主页,利用开放性、社会化的网络环境推广客户资源,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社会化的网络建立起一个闭环性的营销管理流程,实现“信息投放、监听、抓取、互动、分析、导入”的全过程,并利用这个过程找到传播节点,实现创新式的营销模式。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日益成熟,传统网上银行的优势已经逐渐弱化。传统网上银行一定要与时俱进,突破创新,充分利用好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加强合作,不断寻找突破口,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陈予,赵映珍.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挑战[J].当代金融家,2013(05)

  [3]郭世邦.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J].卓越理财,2013(03)

  [4]万建华.点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未来金融业变局[J].新金融评论,2012(15)

  [5]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战[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

  [6]陆永清.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审计协会,2013(1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