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林业经济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3 11:5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史浚
分享到:

 


  (四)对于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相对薄弱

  虽然在近些年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快的态势,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林业经济才开始发展,普遍存在着起步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等现象。尤其是我国的林业生产在技术和设备上都与许多发达国家有着极大的差距,抑制了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应对林业经济问题的对策

  (一)增加天然林的面积和比重

  林业发展提供资源上的保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天然林的比重。除了基础性的对原有森林进行保护之外,还应该加大对于天然林种植的比重。选择合适的树木品种,扩大天然林的种植面积,是提升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另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

  1.严厉打击毁林开荒或者乱砍滥伐的现象。一方面要求群众自身参与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队伍当中,另一方面相关的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对于这类现象的打击,确保森林资源不被毁坏。

  2.加强对于森林的防火工作,对于火灾隐患要及时的清除,同时对于灭火措施和设备也应该准备完善,建立森林防火体系,形成森林火灾预防系统,加大对于森林防火的宣传。

  3.加强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避免病虫害对森林造成威胁和毁坏。

  (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林业经济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之所以缓慢且缺乏创新,主要就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较少,对其的科学投入力度较小,造成设备和技术的落后。这就要求林业企业要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依靠高科技发展,对林业发展给予技术的指导和设备的完善。充分的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利用外国先进的发展经验和本国优秀的技术设备对林业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帮助和意义。

  (三)完善树木的种植结构

  我国森林资源本身就比较匮乏,加上各种对树木的毁坏,必然会造成树木种植结构的不够完善。因此应该增加树种的品种,充分的依据天气环境、自然环境和土壤环境对适宜的树木进行种植。例如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减少生产周期,提升生产效率,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切实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四)时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核心

  我国不断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无论是哪一行业的发展都不能够以牺牲自然条件为代价。而我国许多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自然环境,只顾经济利益,全然不顾社会效益。这样的发展必然不可能长远,因为自然资源毕竟有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自然资源枯竭的那天企业的发展必然会终止。只有时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林业经济的核心要求和目标,才可以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同时当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实行环境优先原则,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

  四、结语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要想更好的获得发展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并且实行环境保护的原则,只有自然资源和经济利益相互促进,才能够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家文.林业经济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

  [2]陈新云,陈建成,甄芳洁.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J].林业经济问题,2004(03).

  [3]刘伟平,冯亮明,戴永务.10年来中国林业经济研究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J].林业经济问题,2008(01).

  [4]冯达,郑云玉,温亚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