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业结构调整与促进就业及改善民生的关系(2)
根据表2数据可知城市居民收入相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变化很小,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影响不大,而依据表1,农民收入与第一产业相关系数0.961986363、农民收入与第二产业相关系数0.952685556和农民收入与第二产业相关系数0.969822715。他们都是大于0.8小于1,可以判断是极强相关。其中农民收入相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关性比农民收入与第二产业相关性更强。第一产业我们这里不再讨论。而第三产增加对农民的收入相关性更大。因此增加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对农民收入影响比较大,影响居民收入变化比较快的最好办法是增加第三产业。既可以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又可以更好地改善农民收入。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0年中国人才的报告预测,2011年中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45万至68万的总需求。数据显示,总体上我国劳动力是过剩的,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一产业:2011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百万人,但人才合作供应。第二产业:虽然工程大学毕业生在中国日益增长,但振兴中国的产业仍然需要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高速铁路客运技术。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扩大就业部门。一些国外高端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如国际会计,国际法律,外国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辅导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结构性矛盾是相似的专业技术人员,最近几年,农民工“就业”在中国内地及东南沿海城市“招工难”的现象,这也是不平衡的标志区域和行业的就业结构。
国家的职能就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制定对策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根据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要与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相匹配,既不能单独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也不能盲目追求知识密集化和资本密集化的产业发展路线,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从而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路线,使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在通过高科技改造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并考虑到中国经济所具有的地区环境和人文素质的差异性,要不断促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转型以解决大学生研究生等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型人员的就业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社会市场方向的变化往往导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如果没有及时地满足这种市场需要,将会导致原本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现在变成社会经济市场不需要的人才。这会造成一大批人因为已有的工作技能跟不上时代,与此同时又缺少相应的工作技能,从而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要。从教育方面对人才的培养方向上看,我们不能天真地认为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全部是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并且这种供求关系没有剩余和不足。随着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社会通过教育的方式全部实现满足社会的需要的人才是行不通的,更不能设想所有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有恰当的工作岗位。
要想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应该先从三大转变做起:一要将政府对于职业培训以前的直接管理方式转变为更具自主性的间接管理。政府将不再参与直接管理培训机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将取代行政手段成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二要将职业培训体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代替以行政指令为导向的方式;引导和调节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业务开展方向的基本信号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号作出调整。三要将职业培训从单纯为国有经济服务、为城市服务的创痛方式转变为覆盖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覆盖到城乡的全方位职业教育培训人才体系,尤其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培训。
我国的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低教育、低工资、低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和高劳工淘汰率的路线。要改变发展方式,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从而实现提高全民素质。对企业来讲,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更新技术和员工收入外,还要注重增加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知识的支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现有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还可以将潜在的劳动力或非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另外,要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使劳动力市场与教育体系要匹配,同时引导人们改变就业观念。
五、结语
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可以促进民生的改进,其中使农民向第二、三产业流动,尤其是向第三产业流动,鼓励第三产业政策方面积极拓展思路,给予税收和金融策略等方面政策支持加强引导,是改善民生的最佳办法。尤其是高端服务业,我国发展还很落后,需要加大投资和培养人才,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以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 张海军:实现我国充分就业的路径探索与政策选择[D].厦门:厦门大学,2009.
[2] 曹喜博:关于我国就业难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
[3] 刘燕斌:发达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实践经验(下)[J].中国劳动保障,2009(10).
[4] 何先平:公共就业服务与社会需求联动[J].中国劳动保障,2009(9).
[5] 纪玉山、吴勇民: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之协整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6(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S].2014-02-2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