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刘素林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1-19 16:2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突破,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式已经开始深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盈利模式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胁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要认清形势,立足长远,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来推动银行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特征;商业银行;挑战;对策

  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以各种形式开始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2013年以来,以“阿里小贷”、“余额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互联网金融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网络理财、P2P信贷、网络保险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形式不断创新发展,对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业务结构、服务水平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一定要认识到形势的严峻,积极的把握住互联网金融时代带来的巨大机遇,不断创新改革银行发展模式,为我国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目前,学界仍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来概括互联网金融,国际上也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一定义。金融市场将由互联网企业发起从事的金融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代表有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小贷”、“余额宝”等;将传统的金融机构开展的基于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金融业务称之为“金融互联网”,代表有平安银行的网络保险等。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其是传统金融模式的一种升级和衍生,借助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供资金融通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引致性

  所谓引致性,主要是指互联网技术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并非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其初衷是更好的推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互联网金融是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例如,第三方支付组织的诞生就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产物。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期,在网络交易中出现了两大难题:一是买家和卖家由于对交易对手信息缺乏了解,不信任自己的交易对手,买家不愿意提前付款,卖家不愿意提前发货;二是由于各方使用的银行卡不同导致交易往往不能及时的实现,这往往致使交易失败。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第三方支付组织应运而生。

  (2)便捷性

  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征和优势是其便捷性。传统的金融模式下,客户需要去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才能完成交易,这耗费了客户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只需要一台电脑设备或其他交易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完成资金的划拨和交易,大大提高了交易的便捷性。

  (3)大众性

  传统的金融服务具有一定的门槛,其服务对象大多面向中高收入群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大量的低收入群体以及小微企业难以享受到完善的金融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其为这些大众群体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服务平台,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资金的融通和服务不再是少数群体的专利,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另外,互联网金融还具有安全性低、控制难以及监管落后等负面特征。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