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3-20 10:4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陈静
分享到:

 


   三、云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其基础和特征,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内在要求,也是一种倒逼机制。本文认为云南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首先要大力发展轻工业,改变轻工业小、散、弱的现状。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制糖、制茶、丝麻、纺织以及食品等产业,不断提高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例如在医药行业,要培育扶持云南白药集团等重点医药企业,鼓励他们开展研发和技改,通过推进新药研发、特色产品以及品牌建设等工程,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将云南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植物药生产基地。其次要优化升级重工业,改变云南省重工业的资源依赖性强且大而不强的现状。积极推挤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工作,对云南省的钢铁、化工、有色金属以及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低碳的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云南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碳排放量少并且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的重化工业发展道路。第三是要加快培育新产业。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产业基础、技术成果和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色金属合金、光电子材料、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等新产业。把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推动先进物流装备、太阳能电池组件、医药和品牌茶叶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2、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应用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没有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低碳经济就缺少动力,因此,必须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应用。一是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半导体照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低碳产品以及建筑节能、变频控制、余热回收、余压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新兴低碳技术的研发与生产。二是要加强低碳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通过产学研联合和自主创新,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与产品,争取尽早地将这些成熟的低碳技术运用在诸如钢铁、建材、电力、冶金、石油化工以及制造等能耗大并且污染严重的行业。三是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有关低碳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积极引进省外已有的成熟低碳技术,建立专项低碳经济发展基金,多渠道支持云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多途径发展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形成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3、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首先,云南省要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抓紧制订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以及生物能综合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建设,并且加强资源调查评价。其次,制订发展替代能源中长期规划,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实施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发展专项计划,启动非粮生物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开展生物化工、生物质能固体成型燃料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最后,推进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大力推进煤炭洗选加工等清洁高效利用。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云南省当前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从资源开采、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消减废物的生产量,有效降低GDP碳强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其次,政府应快速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措施,实施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财政资助政策,启动生态企业申请贷款的优惠政策,研究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之间的机制,有序发展循环经济。最后,企业应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理念,以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要自觉地将废物收集并且综合利用,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基金项目: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基于SRA、SFA和DEA模型的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ZC080)。)
  【参考文献】
  [1] 葛金田: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 陈庆修: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参考,2010(4).
  [3] 于恒奎、陈颂桥:发展低碳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6).
  [4] 李锐发:发展低碳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孝感学院,201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