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南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
【摘 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河南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致力于在推进区域、城乡平衡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内外联动的经济体,实现河南经济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
【关键词】:河南;开放型经济;经济体;竞争优势战略
当前,国内外产业“两个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世界性产业转移正在由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减轻资源约束和能源压力,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也明显加快,这就为河南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两个转移”提供了重大机遇。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阶段,面对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河南必须树立全球化思维,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历史征程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尽快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开放型经济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开放型经济大而言之是全球范围内国与国、地区和地区之间商品、资本及相关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用世界眼光、全球思维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小而言之乃是不同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从总体上说,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外贸顺差增长过快。但是,相对于河南来说,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却是经济外向度低,出口对于河南经济的拉动与消费拉动、投资拉动的贡献不成比例。如何把发展开放型经济摆上战略位置,深化对外开放主战略,在保持经济发展城乡平衡、区域平衡的同时,实现河南经济的内外平衡,是河南实现“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重大战略任务。
无疑,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是有高度自觉的。200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目标。2003年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把开放带动作为加快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为推动落实开放带动主战略,2005年7月徐光春书记提出“换脑子、挖根子、变法子、装轮子、闯路子”的对外开放“五子登科”新思路。2006年5月,结合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河南省委、河南人民政府又出台了《河南省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以及保障措施。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第五次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徐光春同志总结了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四个必须”的经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认真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省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并就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思想不够解放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三摒弃,三克服”。应当承认,经过30年的对外开放,河南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变成了一个有一定开放度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河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副产品和矿产资源,以及巨大的市场,都为河南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再加上,随着文化强省进程的推动,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使得河南在国内外的形象有了巨大的改观,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正是由于河南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不断提升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全省开放型经济呈现出超常轨、跨越式发展新态势,具有速度快、活力强、亮点多、人气旺等显著特点,并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开放路子。2003年至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值422.6亿美元,吸引境外资金78.4亿美元,分别是上一个五年的3.6倍和3倍。郑州、洛阳、新乡、三门峡等市,许昌县、西峡县、新乡县等县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方面成效显著。可以说,河南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力实放开放带动主战略,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河南省对外开放取得的成绩是在总量小、起点低的情况下实现的,开放工作基础薄弱、结构不优、效益不高、后劲不足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开放型经济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或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1)对外贸易规模偏小,占全国总量比重偏低,与全省的经济总量不相称。2006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第15位,仅为全国进出口总额的0?56%;出口额位居全国第14位,仅为全国出口总额的0.69%。(2)出口产品结构亟须优化,尚未摆脱依赖能源类、一般制造业项目的局面。河南省出口商品仍以附加值低的传统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偏低,缺少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差。根据商务部科技司提供的数据,2005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在全国居第20位。(3)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外资依存度低,作用有限。2007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62亿美元,仅为广东省(717.26亿美元)的六分之一。(4)国际旅游业务发展滞后,对外工程和劳务有待加强,“走出去”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这种状况不仅与河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很不相称,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也非常乏力。河南如何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发展开放型经济,如何正视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劣势和不足,充分发展河南的优势,并化劣势为优势,真正破解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是关系到河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问题。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从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
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在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相对成本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所有产品,各国应按照“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次劣”的原则,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者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利益。但是,在现实的经济世界里,单纯由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单纯根据资源禀赋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一味陶醉于自身在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以及其他自然禀赋方面的优势不能自拔,就会长期陷入国际贸易的低附加值环节,不仅新兴产业难以得到发展,本国现有主导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从而难以有效缩短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最终就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泥潭之中。于是,波特(Porter)通过对重要贸易国的调查研究,于1990年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一国的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而特色产业的持续创新与升级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基本条件:(1)生产要素条件,(2)需求条件,(3)相关支撑产业,(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1)机遇,(2)政府。这就是著名的“钻石模型”。
遗憾的是,河南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这些年在制定经济贸易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实施比较优势战略,注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特征也比较突出,如果一直仅仅依靠现有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我们永远也成不了经济发达省份。但是,在当前的基础和条件下,我们又不能完全放弃这种比较优势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实现经济社会“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征程中,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依据“钻石模型”的构架,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培育构建河南的竞争优势,实施竞争优势战略。
(一)实现河南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转变的战略目标,是加快培育壮大河南的战略性支撑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特别是决定全局的支撑性产业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的基石。河南要研究哪一个产业最具有竞争性、最具有成长性、最具有关联性,要注意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培育战略产业支撑,借助外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实现河南发展战略目标服务。要按照优农业、强工业、快三产的思路,加大三次产业开放力度,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当前尤其是要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加大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尽快改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滞后的局面,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当然,我们必须高度清醒:三次产业的演变有自己的规律,不是我们主观上想提高到什么程度就能提高到什么程度,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是不会产生服务需求的。决定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本要素大致有三:社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水水平,但是从总体上说,产业结构调整演变都会经历“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过程。即是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服务业会蓬勃兴起,特殊的资源禀赋也能造就服务业的发展。按照管理学中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温饱都没有解决的话,人们也不会有服务需求。只有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服务需求才会大量产生。由于整体上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因此当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工业主导的思路是完全符合河南实际的。我们一定要看到,河南是一个近亿人口的大省,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也不同。如果一个地方不具备条件,收入水平不高,也没有特殊的资源禀赋,非要超越阶段盲目发展三产,那是注定搞不好的,还不如老老实实发展当地的一、二产业。
(二)实现河南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要求河南避开缺乏港口等地缘劣势,以中原城市群的大力发展作为承接开放型经济的载体现在看来,李长春同志提出的“一高一低”战略,李克强同志提出的“三化”、“中原城市群”和“开放带动”战略,徐光春同志提出的“两大跨越”战略,是完全符合河南实际的。为了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突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要把扩大开放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的规划、融资、建设、管理等新机制,扩大城市开放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建设开放城市、魅力城市、活力城市和宜居城市。所以,要高度重视中心城市带动问题。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来讲,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中心城市带动,也就是城市发展不足,缺乏推进工业化的载体,经济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没有沿海之利,河南不可能走广东、上海等以外向型经济带动主为主的发展路子,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立足自身基础、发展比较优势、符合河南特点的路子。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要通过着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因为加快城市化,无论从发展生产还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两个角度来看,都是一种资源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城市的发展、产业的聚集,能够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经济增长极。城市的建设水平也是竞争力。没有城市的发展,一个地方实现跨越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把中心城市建好、管好、发展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品位,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为人才聚集、产业聚集提供环境和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加快城市化进程,培育有较高承载能力的新兴城市,是内陆地区、传统农区发展的紧迫问题。
(三)实现河南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要求我们既要大力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同时还要重视中原城市群的联动作用
根据增长极理论,中心城市是周围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通过向周围地区的创新扩散、信息传播和产业关联效应等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推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中原城市群战略,完善其要素集聚功能、辐射带动功能、整体竞争功能和区域创新功能,提高其整体开放度,有利于承接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同时,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优化我国城市体系和地域空间结构,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要加快郑州作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中原城市群建设和中原崛起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城市,郑州市应以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郑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等立体交叉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产业支撑,着力培育汽车、现代物流、文化等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重点打造郑东新区,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一个亮点、新的增长点和带动点,从而使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的龙头。同时,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中原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整合区域资源和经济优势,协调产业布局,促进信息交流,打破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封闭格局,加快实现群内城市由目前的“区划城市”向“经济城市”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互补和优化,尽快形成大城市大、中城市强、小城市特的现代城市群格局。
(四)实现河南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的优势,使开放型经济在河南“落地生根”
要按照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强化特色、增强竞争力的要求,科学规划园区建设,吸引外来企业、资本和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努力把园区建成环境最优、体制最好、成本最低的投资聚集区。加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既要符合当前客观资源现状,又要符合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有利于克服国家对土地等资源宏观调控造成的瓶颈制约。要学习发达省份的先进经验,重点突出标准厂房建设,完善园区租赁制度,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园区规划和建设不能遍地开花,园区主导产业培育不能贪多求全,各地要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培育一到两个特色主导产业。要坚持一手抓园区建设,一手抓招商引资,发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的要求,引进龙头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搞好产业匹配,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各类园区竞争力。
(五)实现河南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和县域经济的作用
放开与开放,是紧密相关的。放开,为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扫清了障碍;开放,为河南经济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民营经济在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中具有体制优势,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问题,着力提高河南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县域经济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巨大空间。由于河南没有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地缘优势,这就要求河南在开放带动主战略的总体要求下,既要“扬长避短”,又要注重“补短”,强化中原城市群和各中心城市的开放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大力发挥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着力发展自己的战略支撑产业,迅速实现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徐光春同志如是概括河南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我们把利用省外资金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资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把中原城市群、各级各类开发区和重点县(市、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把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引进外资的重点领域,全省对外开放呈现出了利用外资向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分散低效建设向集聚集约发展转变、内源性经济增长向内源性与外源性共同发展转变的良好势头,开放型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没有港口优势,有两个方面可以弥补:一个是航空港,一个是高速铁路。因此,要研究加快郑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无疑,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必须在克服瓶颈制约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来。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