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负面影响
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几乎都将发展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作为国家战略重点。信息技术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优化劳动力结构和促进人来文明进步。近年来,我国在先进集成电路芯片与光电子器件、高性能计算机与软件、下一代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第三代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数字电视与音视频编码,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等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意义。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华生活都取得质的发展。但事物的出现总有其两面性,信息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病毒、信息犯罪、信息渗透、数据鸿沟、对信息依赖性增强、带来一定结构性的失业、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影响人的价值观、引起新的社会道德纠纷等。
一、信息泛滥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原有传统媒体如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和平面媒体等的基础上,现代社会又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媒体,如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这些媒体每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量的信息冲击,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的广告如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平面广告、网络广告(包括搜索广告)、语音广告、宣传单等随处泛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二、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又称信息障碍,主要表现为信息过载、重复、失实和误导。信息污染包括:信息超载或信息过剩、信息垃圾。信息超载由于超过了人们的处理能力或有效运用,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更带来难以估量的浪费。据统计,在网络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仅为10%左右。大量劣质信息、失实信息、冗余信息、盗版信息、过时信息、污秽信息和污垢信息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处于低劣的、无关甚至有害的信息包围之中。
三、信息病毒
信息病毒的出现给因特网络和移动网络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上万种病毒在传播,造成软件和数据的破坏,甚至是硬件的破坏。其中,计算机病毒如今已是PC机用户的一大公害,它造成的损失和破坏难以估计。信息病毒主要来源有:业务爱好者恶作剧;保护版权采取的报复性惩罚;蓄意进行破坏;用于研究而设计的程序出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信息病毒具有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针对性、可触发性和抗反病毒软件性的特点。信息病毒按病毒对系统的破坏性划分,有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按病毒攻击的机型划分,有计算机病毒和手机病毒等移动媒体病毒;按危害对象划分,有损害软件的病毒、损害硬件的病毒和损害网络通信的病毒。
四、信息犯罪
信息犯罪主要表现为信息传播犯罪、信息诈骗和信息攻击犯罪。信息传播犯罪主要表现为信息传播相关利益方不顾国家有关规定,传播有关违规信息,如污秽信息(如在中国传播色情电影、色情图片等)、污垢信息(如反动信息)和盗版信息(如网吧违规播放版权媒体作品、侵犯作者著作权等)。信息诈骗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的虚假产品宣传、误导消费、金融诈骗等各种诈骗,信息诈骗轻则使人们产生不该有的消费,重则造成人们金融资产损失乃至人身伤害。信息攻击犯罪是出于个人目的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犯罪,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窃取用户密码、“钓鱼”等。
五、信息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规模扩大、带宽增长、用户数量急剧暴涨、大量网络工具软件发展以及网络协议安全性研究滞后,Internet无序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由于互联技术的设计初衷是把互联网建设成一个没有国界、没有地域限制的自由领域,因此通过信息技术采用植入程序后门等手段进行信息渗透的现象非常普遍。因为信息渗透的发生,很多用户的信息被暴露或盗用,如通过在网上乱逛从而知道你的需求、通过植入程序后门盗取网银用户账号、密码等。
六、数据鸿沟的产生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美国商务部的“数字鸿沟网”把数字鸿沟概括为:“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处于这一鸿沟不幸的一边,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我们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这一定义主要从经济、技术角度入手,虽然没有包括文化、民族、性别、代际方面的差异,但是道出了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顾问Dannisi指出,数字鸿沟实际上表现为一种创造财富能力的差距。数字鸿沟的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由于国家、地区、阶层、种族、行业、年龄和性别等的差异和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也是造成数据鸿沟的原因。
七、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增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一些传统的习惯和技能也因此改变。如通过信息技术设定的程序来烹饪美食,由于习惯性地用系统自带的输入法进行文字工作从而导致传统书法技能的丧失以及汉字的遗忘等。
八、带来一定结构性的失业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机器代理原来的人工,从而给社会造成一定结构性的失业。例如,工厂通过给机器设定工作流程,从而代替工人的工作;企业或个人通过防盗电子技术来代替保安的工作;通过运用机器人来代替服务员、佣人和保洁员甚至是厨师。这些原本由人工进行的工作,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一些岗位的人员被机器替代,从而产生失业。
九、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
随着网络的大规模应用,一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做出窃取他人个人信息、侵犯个人或企业电脑数据隐私等一些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如出卖其个人信息给产品营销人员或单位、利用软件等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扫描和修改个人或企业电脑数据、网上人肉搜索、随处安装的摄像头和谷歌街景引发的人们日常行为被监控、监测用户的消费习惯。
十、影响人的价值观
人们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多的借助网络,从而导致个人的交流时间得到大大缩短的同时,交流范围轻而易举地得到拓宽,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从而使不同的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飞速传递。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彼此间没有进行传统的沟通交流,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在网络交流中产生扭曲,从而改变人的价值观。
十一、引起新的社会道德纠纷
信息社会有其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秩序。在信息社会,一些行为在现实中找不到现成的道德参考范本,一些行为因为其出现之前尚未有人对其进行否定,一些行为利用信息技术给社会带来冲击但又无评判的标准。在信息社会,也出现了类似现实的黑社会,我们称之为“网络黑社会”。网络黑社会受雇于某些人或出于某种非法的目的,通过网络对一些人和事进行“绞杀”。由于上述现象的产生,使得社会引发新的道德纠纷。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密码理论、密码算法、安全协议、网络安全和信息隐藏等技术,以及立法、加强教育等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训逊,方滨兴,胡铭曾,李蕾.一个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的新领域——网络信息渗透检测技术[J].通信学报,2004.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