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新型高效节能石灰窑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03 16:0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周龙
分享到:

 

  摘要:石灰窑主要用于生产各种轻质碳酸钙。它的设计施工安装以及运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对石灰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同时对石灰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普通的石灰窑利用率低,高耗能,且很难对其消除灰尘,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同时它的劳动强度也大,使操作它的员工身体健康遭到了严重威胁。而且它生产出来的石灰质量不稳定。因此为了烧出更好的石灰,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因素,本文对新型、高效、节能石灰窑为主要的石灰窑设计建设操作等方面进行了以下几点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 新型 高效 节能 石灰窑设计与制造

  引言:在我国生产石灰有着较长的历史,最早人们利用土窑来生产。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学的进步,新型环保节能自动化机械石灰窑出现了,石灰窑最主要的目的是用来生产轻钙,为了使轻钙更好的生产投入使用,就必须让石灰窑的设计生产制造更进一步,这样才能煅烧出高品质的石灰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1.石灰窑的工艺特点

  1.1.建造石灰窑, 勘察地质的结构和地质岩的形态是建造石灰窑的首要。第一根据建立窑的高度,确定窑的静态载荷重。第二根据窑的体积确定动态载荷重。第三根据窑的重量确定地震力及风载荷重。同时根据这三个因素考虑窑的附着机械载荷重。

  1.2.石灰窑的外壳,石灰窑通常采用普通的碳钢板作为机械立窑的外壳,为了降低刚材的使用量设计了不同高度的钢板厚度,只要满足在窑外壳的机械强度以下就可以。

  1.3.石灰的用途,现实生活中石灰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在建筑、化学工艺、有色金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生产的化肥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及用途,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它,在构建美好的城市中我们更离不开它。

  1.4.原材料的质量,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好,石灰粒的大小不均匀并且含有过多的杂质,这样会使煅烧非常不稳定,严重的话会产生炉瘤。并且煤粒度太大或过小都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石灰表面烧结发生过烧现象,产生没有燃烧尽的焦核,这是煤颗粒过大引起的,导致机械燃烧率下降的是煤颗粒过小导致的。 因此拥有先进的工艺,然后以优质的燃料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生产更高品质的石灰。

  2.石灰窑采用自动化机制

  2.1.简述

  自动化的控制设计减少了许多人力物力的开支,既经济又方便。对于窑的控制例如:配料的计算、物料的运输、以及如何撒卸料和石灰窑温度的控制我们全都设计了PCL程序,这样可以在机器上操作,通过利用各种数据来操控石灰窑,实现机器的自动化,同时通过摄像机探头随时知道窑内运行的情况。

  2.2.采用新型的配料布料设备

  一方面,为了使石灰石与煤炭混合均匀能够准确的进入窑内,也同时使石灰石与煤料混合均匀的撒在料面上,石灰窑采用了新型的配料设备和布料设备。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燃料利用率采用热交换的方法将上面的原料加入窑内,同时和升高的高温气体互换形成预热带。这样相互交换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同时采用变频器使设备高效节能的运转。在窑内使用变频的设备有很多例如:卷扬机、布料器、圆盘出灰机、以及混配皮带等。这些设备都有效的节约了电能。

  2.3.采用先进的节能煅烧手段

  首先对窑的炉体整体采用全封闭的煅烧机制,其次对窑的内部采用保温效果好的高铝砖和轻质保温砖以及隔热纤维和刚质的外壳一共四层。同时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并且能够很好的利用资源,采用炉窑内部相互热交换的方法,这样很好的节约了资源。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