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谈离心压缩机干气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及维护措施(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18 16:3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崔秋丽
分享到:

 

  3、维护干气密封长期运行的主要措施

  3.1防止干气密封内进入液体的措施

  3.1.1避免密封内进入油类物质:为避免氮气气源压力过低,需将氮气发生器装置出口压力信号远传至中心控制室,增加低于0.4MPa报警提示,确保及时调整或排除故障。为防止在装置停运过程中润滑油渗入干气密封内。要保证在压缩机停机时不能过早的关断隔离气,需在油泵停运后,且高位油箱的润滑油完全退净,压缩机组回油看窗无油流时关闭隔离气供气阀。北大核心期刊
 

  3.1.2避免密封内进入烃类物质:将来自增压机出口分离器的干气密封气源管线上加装电伴热和保温,保持主密封气温度在20度以上,可以有效降低凝析液烃的产生。

  3.2防止干气密封内进入固体杂质

  3.2.1提高纯净度,保证密封气质量:主密封气过滤由两个粗过滤器、两个精过滤器并联组成,正常情况下各处于一开一备,连续过滤,过滤精度为1微米,以保证过滤后的气体能顺利通过密封端面而不会对端面造成损伤。运行时要记录好密封气过滤器压差,当压差升高时及时切换过滤器,并定时更换密封气过滤器的芯子,确保密封气质量。

  3.2.2彻底清理气路内杂质:密封拆下后必须对管线进行吹扫。同时,在工程建设时要重点对各个密封气体管路进行彻底清理,冬季施工要清除掉冻结在管线内的杂质,防止运行时气路中的杂质进入密封内,损坏密封。

  3.2.3保证充足的主密封气供给:主密封气启机前采用的是外输气管网干气压力为0.7MPa~1.0MPa,而高压缸主密封气压力要求为0.74MPa以上,因此,在压缩机启机后,应及时切换成增压机出口干气作为主密封气,其压力为3.6MPa~4.35MPa。另外,必须保证在工艺气进入压缩机气缸前先投主密封气,可防止工艺气夹带的杂质串入干气密封内,造成密封面损坏,密封失效。

  3.3最大限度减少密封面干摩擦

  3.3.1采取疏或堵的方式消除压缩机反转:疏,即在压缩机三级出口线加装紧急泄压阀,当压缩机停机时,可以将压缩机出口气通过紧急泄压阀泄放掉,进而避免因压缩机入口放空导致高压区气体流向低压区造成反转。堵,即在压缩机各级出口线上加装单流阀,当压缩机停机时单流阀可以阻止各级出口的高压气体反向流动,有效防止压缩机转子反转。实践证明,自2012年在压缩机一、二、三出口后加装单流阀后,经转速、振动及各级压力的历史趋势观察,至今压缩机停机再未出现反转现象。

  3.3.2严格控制盘车时间和停机频次:在装置停机或开车过程中,对压缩机进行盘车是一项重要的设备维护措施。但由于盘车转速只有16r/min,为了减少对干气密封损害,盘车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并制定和切实贯彻标准化操作规程以及严格的监管、考核制度,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同时,装置运行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减少停机频次,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停机维护手册进行维护保养,对于突发性停机事件和故障停机,必须及时查找并彻底处理存在的全部问题,不得无故滞留便启机运行导致停机风险加大,从而确保最大限度减少干气密封由此造成磨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蕾.干气密封系统失效分析及运行维护探讨[J].化工管理,2013年11月

  [2]张书波.离心压缩机干气密封系统泄漏的全面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3年2月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