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应力腐蚀对锅炉对流管束管口损伤分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07 10:5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新岩
分享到:

 

  【摘 要】本文针对永安车间三台SHL20—13—A型锅炉对流管束管口部位产生损伤,从损伤部位的外观检查、安装及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管口损伤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锅炉;对流管束;运行状况;水质状况;水流冲刷;应力集中部位易产生应力腐蚀

  0 前言

  锅炉对流管束又称对流排管,位于上、下锅筒之间,一般由Φ51—Φ60壁厚为3-4mm的锅炉钢管组成,是水管锅炉的主要受热面。

  锅炉对流管束的安装分为胀接和焊接两种方式。无论胀接管或焊接管,其胀口和焊口部位都是薄弱环节,容易遭到腐蚀和其他应力的作用而产生损坏或变形。一旦对流管的胀口或焊口部位损坏或变薄。从而影响锅炉安全运行。

  1 概况

  供热公司永安车间六台锅炉型号均为SHL20—13—A型,双锅筒横置式链条炉排,汽改水锅炉,额定功率为14MW,额定工作压力为1.3MPa,额定出水温度/回水温度为130℃/80℃,上锅筒直径为1400mm,筒体壁厚16mm,下锅筒直径为900mm,简体壁厚16mm,锅筒材质均为20G,对流管束管径为Φ60×3,对流管束材质为20#,对流管束连接方式为胀接。其中,3#4#5#锅炉于1987年安装,1988年投入运行,截至2011年4月已累计运行99360小时,运行23年间没有发生过爆管及其他锅炉本体受压部件损坏事故。2011年4月底,在进行锅炉本体检修过程中,发现3#4#5#锅炉上锅筒中部偏后位置的对流管束,有个别管子管口附近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缺口,如下图照片所示:

  4#炉上锅筒对流管束管口 5#炉上锅筒对流管束管口

  2 对流管束产生裂纹的部位及原因分析

  2.1 锅炉对流管束

  对流管是锅炉的对流受热面,它布置在炉膛出口和尾部受热面之间,直接与高温烟气进行对流换热。对流管束又称对流排管,位于上下锅筒之间,一般由Φ51—Φ60壁厚为3-4mm的锅炉钢管组成,是水管锅炉的主要受热面。通常由于烟气温度高传热较多,管内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小,成为上升管,反之烟气温度低传热较少,成为下降管。

  2.2 永安3#4#5#锅炉对流管束产生损伤的部位和特征

  发生管口损伤的管子均分布在上锅筒的中部,上锅筒中心线偏后的部位。均为对流管束中的下降管。发生损伤的管子管口明显变薄,损伤部位形状如锯齿状缺口,管口损伤的管子周围组织无变形,无明显的氧腐蚀坑。其中管子损伤数量:5#炉管口损伤5根,管口壁变薄15根,4#炉管口损伤4根,管口壁变薄19根,3#炉管暂无损伤,管口壁变薄21根。每台锅炉管口损伤和管口壁变薄的管子数量约占对流管总数量的5%左右。

  2.3 永安3#4#5#锅炉运行状况和水质状况

  2.3.1 3#4#5#锅炉运行状况

  永安车间3#4#5#锅炉自1988年投产以来,已累计运行99360小时,运行23年间所有运行参数均正常,没有发生过爆管及其他锅炉本体受压部件损坏事故。

  2.3.2 3#4#5#锅炉水质状况

  锅炉房给水处理采用逆流再生钠离子交换器和解析除氧器,调节pH值采用锅外给水加药(Na2CO3)法。在运行期间,锅炉给水始终保持硬度值<6.0mmol/L,含氧量<1.0mg/L,pH值在9—10之间。锅炉给水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2.4 永安3#4#5#锅炉对流管束产生损坏的原因分析

  2.4.1 通常损坏原因主要是:胀口渗漏和裂纹、腐蚀、焊口穿孔、管子变形、弯曲、塌陷、鼓包和爆破、长期水力冲刷、水中杂质造成的机械应力磨损和应力腐蚀等因素。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