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思维训练——语文教学的着力点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5 17: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健 赵春松
分享到:

 

  一、思维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是思维的符号载体,是思维的主要工具。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意思是说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柏拉图甚至认为思维与语言没有丝毫不同之处,思维是无声的、微弱或隐蔽的语言行为。

  因此,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提升思维水平的过程。我们的语文学习不应满足于掌握字、词、句、篇的一点知识,而应以“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有专家指出:语文课程“究其哲学实质来说,就是以言语为对象的人性智慧教育”。因而掌握思维方式、培育思维能力可以说是语文课程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由此可见,思维训练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意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在其“思维三元理论”中,将思维分为三个层面: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相对来说,分析性思维较为基础,涉及分析、判断、评价、比较、对比和检验等能力,它主要培养学生记忆和分析他人理论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层次较高,它们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发现、生成、想象和实践、使用、运用和实现等能力。由此提出了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三种策略:照本宣科策略、问答策略和对话策略。然而,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分析性思维一枝独秀、大行其道。教师只满足于通过照本宣科策略和问答策略领着学生在课文中走一遭,了解并掌握一些浅层次的东西,而至于如何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形成新的解读、发展创新能力,则很少涉及。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在这样的教学策略中是很难得到训练和培养的。

  二、语文学习中思维的培养

  下面,笔者根据我县一位骨干教师执教的“推敲”一课,谈谈上述三种思维的培养。“推敲”一文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了贾岛、韩愈推敲文字的一段文坛佳话。教者运用组块教学法,将整节课分为四个部分:认识“一个词语”、了解“一段佳话”、感受“两个人物”、“推敲”几个句子。采用“词语——故事——人物——运用”的步骤,层层递进,一波三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终达到了在言语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

  1.理解“推敲”,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

  教学片段一

  师:“推敲”本来是什么意思?

  生:本来是两个动作。

  师:这两个动作有什么关系吗?

  生:没有。

  师:“推敲”后来是什么意思呢?

  生: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作“推敲”。

  师: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推敲”的几个近义词,谁来说一说?

  生:斟酌。

  生:思索。

  生:琢磨。

  师:是呀,像这样斟酌文字、思考文字、琢磨文字,就叫“推敲”。

  假如你是贾岛,你在心中会怎样推敲呢?谁来把贾岛心中所想说出来?

  生:……

  师: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生: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

  生:“僧敲月下门”,不行,“僧推月下门”,也不行,究竟哪个好呢?

  ……

  师:对,就这样,我们一起斟酌斟酌、推敲推敲。

  (学生说了一遍停了下来。)

  师:只说一遍,叫推敲吗?

  生:不叫,书中说是“反复”。

  师:是呀,反复地思考,反复地斟酌,一直到想出来为止。大家接着说。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