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未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整体部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政府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地方政府在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系列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转型期;地方政府;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快速转型期。纵观古今中外,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多数都处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调动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热情参与,使思想争鸣得以存在。与此同时,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文化资源丰厚的文明大国的国际文化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妨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破除,还存在需要重视的系列问题。
一要克服“价值扭曲”,引领“核心文化”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阐释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导和推动了党领导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1]发展至今,党中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传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科学发展、全面推动文化大繁荣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可一些人精神却变得空虚了。面对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是优秀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使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始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二要抵制“功利低俗”,打造“高尚文化”
当前一些文化产品最典型的问题是功利化、低俗化。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因为追逐暴利、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于是就缺少了格调、品位、境界,甚至失去了道德底线,随之媚俗成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与关注。功利化令原生态氛围变味走样,更致使一些自然、人文、非物质遗产遭遇毁灭式攫取,一些文化产品便直接或间接地将享乐主义、形式主义作为自己的原则。诸如少林寺上市、曹操墓考古商业化、打造“美猴王故里”,不少地方争抢西施,争抢老子,争抢诸葛亮等,甚至争抢“西门庆”、“夜郎”。有的文化产品为了刺激民众的欲望,宣传色情和暴力,诲淫诲盗,已经到了不管美丑、不顾是非、不分善恶的程度。另外,当前遭到广泛批评和诟病的“电视相亲”等娱乐节目,宝马车、富二代、调侃、艳门照成为主题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赤裸裸地呈现在荧屏上,成为一些人的价值观。这种靠“出位”、“放泼”、“雷人”哗众取宠,靠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来吸引眼球的做法,岂能能任其泛滥,若不下大力气加以根本扭转,主流价值观将被边缘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则成为空谈。当前,市场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途径,更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无论是主要由政府投入、公民共享、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事业,还是由社会投资、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都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打造高尚文化,使我们的文化产品有利于社会和谐、人心向善、追求高尚。
三要减少“照搬模仿”,培育“自主文化”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以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这也导致中国当代的文化不仅保持了中华民族自身的,而且包容了世界的。在一定范围内,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强势。突出例子诸如圣诞节、情人节,面对西方情人节的玫瑰、烛光、美酒和咖啡,中国富有浪漫、诗意画意的七夕却被人遗忘,而且即使被冠以中国情人节的美名,也激起不了那些痴男爱女的向望。[2]那么,我们的自主文化在哪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哪里。文化在一些人眼中,已成了名利炒作的工具,一些地区忽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不顾条件和资源,照搬模仿,一哄而上,立规划求大求全,上项目华而不实,定目标不合实际,导致缺少特色、无法持续、不见效益。[3]一些干部在文化建设上缺少自主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特别喜欢“克隆”一番,或一味与国际接轨,或“照搬模仿”其它地区,难免“邯郸学步”,最后,淳朴的地方风情渐渐模糊,直至遗忘消逝,城市规划难抑崇洋意味,形成“千城一面”。只有自主的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才能走向世界。文化建设并不反对“照搬模仿”,鲁迅先生在其杂文《拿来主义》中,阐明对待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要沉着、有辨别、不自私。我们可以合理地借鉴、消化、吸收外来的、优秀的、有益的文化成果,但重点应放在培育自主文化上,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注重品牌、兼容并蓄,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竞争力,让我们的文化既传承民族性的特点,又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世界现代文明相协调。
四要避免“形象工程”,注重“务实文化”
文化建设中,一些地方、部门重形式,常常视形式重于内容,于是有了文化“形象工程”,这在行政过程中普遍流行。诸如某国家级贫困县在财政收入仅仅1.1亿元的情况下,不惜投资亿元操办“姓氏文化节”,由于缺少资金,每个干部职工被要求“自愿”捐资,甚至很多村民也要拿钱出来。还有一些地方领导不根据本地区发展的优劣条件,为争夺一个历史名人的故里称号,不惜高薪聘请专家论证,甚至与邻近地区打官司,闹得九泉下的古人也不得安宁;利用当今社会名人争历史名人,成立名人研究学会等机构,不惜投资巨款大兴土木,修复所谓古迹或无中生有建仿古建筑,造人文景观,以期造成既成事实;通过新闻媒介大造舆论,企图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一些确实没有什么历史名人的地方,为突出当地特色,一味琢磨着如何去“抢”出一个历史名人,说白了,就是希望在文化领域搞出一项“政绩工程”。这种劳民伤财的举动和备受批评的“形象工程”殊途同归,又能给地方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提高带来多少好处呢?当前,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保障不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文化建设应更多地放在以人为本、注重“务实文化”,为大众服务上。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五要改革“体制机制”,发展“产业文化”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宽松的政治环境促进了文化繁荣,也促进了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这些都为当前政府改革和政府领导方法创新了提供了思想文化准备。[4]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文化产业规模、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同我国经济实力不相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改革文化体制机制,要结合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条块分割的市场壁垒,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推进政企、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努力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文化发展模式、文化发展体制机制,选准文化发展路径,构筑文化优势,创造文化辉煌。值得注意的是,推进文化建设,不是把文化全都建成产业,更不能将文化全都交给市场,搞所谓“文化市场化”。党委、政府要一手抓文化事业的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平等享有丰富的健康的文化服务,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形成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长春.重温《讲话》精神繁荣文学事业[J].党史文苑(纪实版),2007(6)
[2]邹育根著.社会快速转型期政府领导方法创新[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5)
[3]彭富春.中国文化产业建设的症候式分析[J].社会观察.2006(2)
[4]徐光春.正确认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与思考[N].人民日报.2012年03月21日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