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能简单地理解“讲”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发现,“讲”仍然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老师看来,不讲就意味着没有上课,不讲心里对学生是否学会就没有了底。反之,讲了教师心理就踏实了,他们以为“讲过了就等于学生学会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听到教师们这样说道:“这些学生真笨,都讲了几遍了,他们还是不会”。这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教师“讲”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如果我们教师简单地理解讲就会有问题。“讲过了就等于学会了”是当下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教师常把自己的“讲”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因此当下教育的问题不是应对教育的新问题,而是解决教育的老问题。
造成了我们教师简单理解“讲”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目标追求上,我们的很多教师追求的是“知识导向型目标”,即以知识学习本身为目的,侧重于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和理解,追求让学生掌握更多更难的知识,而不是追求“能力导向型目标”,即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的,进行思维的训练与发展,追求培养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等。
二是教育心理学把人类所获得知识分成“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为课堂上讲授提供了理论支撑。“讲”并不是没有道理,但由于是我们忽视了“程序性知识”,结果是课堂教学充斥着太多的“陈述性知识”。这些知识最多是应付考试时有用,考试后学生很快就忘记了,成了所谓的“垃圾知识”。而且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对知识又不断地拓宽、加深、加难等,学生每天都忙于应付大量的习题,哪里还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拓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是我们教育观念始终强调的是“学会”,而不是“会学”。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来看,很多教师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观影响,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意识作为一种文化“浸泡”了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先教后学”的传递式教学观念。从职业传承来看,包括很多教育科研工作者在内,都受教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课堂教学。当他们走上了教师岗位后,也就逐步模仿起先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传递式教学观念。这种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已经固化了的“东西”,改变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在学科学习上,强调“学会”的教育,学生离开学校时带走的是沉甸甸的“基础知识”,而不是充足、轻松的思维空间和浓厚、持续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原因是课堂上暴露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够,解决更少。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学生是怎么想的。而且许多时候,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为什么提问?为什么小组讨论?教学活动常常带有盲目性。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教师没有正视学生的差异。即使有关注,也只是在学业成绩上,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解决简单“讲”的问题,有如下几种方法:
1.在教学中找“学会”和“会学”平衡的有效做法。我们知道,学科体系的逻辑结构与学生学习的逻辑结构不一定重合,教师的“讲”并不是最佳学习方法,教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文本、实验,以及电脑开发的教学资源等。其二,任何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之前,头脑里都不是“空”的,都有他们原有的知识、经历,总有一部分内容学生是自己能学会的,只是学科、年级、学生个体的不同,自己能学会的东西有所不同,所以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要重复讲,需要老师讲的要讲透,这样才能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其三,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上,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学生的差异有的能分层,有的分不了层;一种方式、方法、手段不能适合所有课堂教学,因此面对特定的学习主体,给予恰当的方式、方法、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能。
2.从知识平衡上找切入点,落实以学定教。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当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时候,则只选取其中最基本、最核心、最具有建构和迁移价值的部分,借此让学生从浩瀚如海的知识漩涡中跳出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增加程序性知识。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校本化、特色化为方法,选取最适合、最应该学生发展,多样化的课程,让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得到最佳发展。
3.从“导向”平衡上找切入点,落实先学后教。从当下教学上看,我们有知识导向和能力导向两种主流教学行为,代表性的教学手段是“讲授”和“活动”。两种教学行为孰优孰劣?其实在具体的教学中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讲”的优点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大,缺点是学生对所获取的知识巩固率最低。“活动”的优点是学生对所获取的知识巩固率较高,缺点是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知识量小。目前教师解决这对矛盾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课堂讲,课后练”,以这种方法应对我们现在以知识为本的中考、高考,无疑是好的并且是最有效的。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既“学会”又“会学”,唯一的方法是“先学后教”,因此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
4.认真研究“先学后教”的实施方法。形式:自学——议学——导学——研学。方法一:学案:问题(概念问题、理解问题)——学习内容(铺垫知识、新知识)——巩固(概念、应用)。方法二:反转课堂。方法三:网络学案。在导学环节注意几个不教:看书学会的不教;自学学会的不教;小组讨论后能会的不教。
5.认真研究先学后教的分层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用来解决部分学生的问题,课后辅导学习用来解决吃不了的问题,走班学习用来解决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问题。
总之,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重要使命。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